“816”工程遺址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白濤小鎮的大山深處,緊鄰烏江,背靠武陵山。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2月19日,正值週末,在重慶市涪陵區白濤鎮烏江之畔,許多遊客自駕前來遊玩,他們的目的地,是一處位於大山深處的神秘地下核工程——“816”工程遺址。
“816”工程遺址位於涪陵區白濤小鎮,緊鄰烏江,背靠武陵山。20世紀60年代中期,為了應對緊張而複雜的國際局勢,防備大規模戰爭爆發,中共中央作出了將我國生産力佈局由東向西轉移,進行“三線建設”的重大決策。代號“816”即是中共中央批准修建的我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
“816”工程歷時18年,先後有6萬多人參與建設,形成18個大型洞室,主洞室高79.6米;形成導洞、支洞、隧道、道路及豎井等連接通道130余條,總長度約24公里,宛若迷宮,堅如長城。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上世紀80年代,和平與發展成為國際社會主流。1984年6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准“816”工程停建。2002年國防科工委同意對816工程解密。
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為景點向遊客部分開放,成為目前國內唯一解密並以旅遊景區形式對外界開放的核工程舊址。目前,816工程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同時打造了816文創特色的旅遊小鎮,充分挖掘提煉軍工文化,講解好三線建設故事。
走進區域看發展|與神秘古蜀文明對話探訪三星堆青銅文物“天團”
走進區域看發展|列車開出國門、攀上雪山——探訪“西部車城”資陽
走進區域看發展|三星堆博物館將“上新”遊客穿越時空與古蜀文化“重逢”
走進區域看發展|入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一張稅票存根背後的故事
走進區域看發展|重慶涪陵:礦泉水瓶、運動服背後的新材料産業蘊含大能量
走進區域看發展|重慶涪陵:礦泉水瓶、運動服背後的新材料産業 蘊含大能量
走進區域看發展|“川渝通辦”添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政務服務更“有溫度”[組圖]
“816”工程歷時18年,形成導洞、支洞、隧道、道路及豎井等連接通道130余條,總長度約24公里。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在“816”工程遺址內部,隨處可見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標語。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816”工程核反應爐大廳。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816”工程遺址儀錶室。這裡目前還完整保存著1034塊儀錶。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816”工程遺址核反應爐鍋底。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816”工程歷時18年,形成導洞、支洞、隧道、道路及豎井等連接通道130余條,總長度約24公里。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816”工程歷時18年,形成導洞、支洞、隧道、道路及豎井等連接通道130余條,總長度約24公里。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816”工程供水系統引水洞。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