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共發展】“智”造中線 探尋一渠好水的奧秘[組圖]

發佈時間: 2018-05-29 18:09:1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楨珂 | 責任編輯: 李佳

5月28日, 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水質分析室。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日常監測“掃”描全面

中線工程的水質,早在《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就被劃下了紅線:保證庫區及入渠水體水質嚴格控制在國家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

“水質可是硬指標。”尚宇鳴這樣説自有他的道理。

在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希望繼續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加強運作管理,深化水質保護……

中線建管局作為運作管理單位,要對總幹渠內的水質安全負責。

為全面掌握總幹渠水質狀況,中線建管局在全線打造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水質監測體系。“1個中心、4個基本點、13個站、30個面”,從點到線到面,讓水質監測網路化、立體化起來。

據介紹,除渠首外,河南、河北、天津3個分局的水質監測實驗室均已通過國家資質認定。實驗室對輸送水體定期展開“體檢”,目前已獲取監測數據20000多組。

為提升自身的“軟實力”,中線建管局還加強了專業人員的培訓,提升大家上機操作等技能。

經過不懈努力,目前中線建管局已具備地表水109項全指標監測的能力。水質保護中心負責人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要力爭把南水北調中線幹線水質監測實驗室打造成國內一流監測實驗室。”

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能實現自動採樣、自動監測、自動傳輸,監測參數自動上傳到水質系統平臺。

從陶岔渠首入渠口順流下行約900米,就到了陶岔水質自動監測站。這裡是南水進入總幹渠流經的第一個水質自動監測站,也是全線監測參數最多的一個站。

監測站的水質專員井菲,正忙著校核監測參數。

“這裡的監測頻次為每天4次,每6小時監測一次,24小時不間斷,如遇突發情況,會適當增加頻次。”我們能監測水質基本指標32項、揮發性微量有毒有機物24項、半揮發性微量有毒有機物32項,以及生物毒性等共89項參數,是目前國內自動監測站監測指標最高的。説起監測站,井菲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為確保數據的上傳率、準確性、穩定性,中線建管局專門制定了《水質自動監測站運作維護管理辦法》等規範化制度。

每次的監測參數數據校核,要經過自動化監測站工作人員初校、管理處水質專員校核,然後提交給各分局的水質監測中心;各分局水質監測中心對轄區所有監測參數綜合比對復核後,再提交給中線建管局水質保護中心。層層核驗,就是為了確保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   1   2   3   4   >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