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道依茨一汽(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發動機裝調工鹿新弟的49周歲生日,也是2016年首批勞模休養活動的倒數第二天。鹿新弟沒想到,分別的前夜,他收到了一份貼心的禮物:百位勞模為他齊唱生日歌。當燭光映照著大家熱情洋溢的面龐,人高馬大的鹿新弟有種甜蜜的跼踀。
8月14日至20日,100名青年技工勞模齊聚北京,受邀參加了2016年首批勞模休養活動。聽講座、爬長城、走進軍營……這次活動精彩紛呈。
這是全國總工會第一次全部安排青年技工參與首批勞模休養。100名青年技工勞模,既有焊工、鉗工、採油工、電工和擋車工,也有軟體工程師、研究員。雖然從事的行業和工種千差萬別,但弘揚工匠精神座談交流會、勞模大講堂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卻讓他們有了聊不完的共同話題,這也讓短短一週的休養充實而有意義。
平凡普通的工作,他們“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每次來北京,都好像回家一般親切!”董丹是山東省濟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K52路一名普通的駕駛員。因為來過北京多次,在7天的休養活動中,她當起了半個小導遊。
“平凡普通的工作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價值,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好。”對董丹來説,市民出行的安全就是她工作的意義。
不過,離開崗位一星期,讓她有些不適應,她一直在盤算著回去的工作,“上週六剛剛參加完單位的管理崗位競聘筆試就趕來了,筆試通過了,正好這週日趕回去參加面試。”
董丹給自己訂了週六最早一趟車的車票,這樣回去還能有一兩個小時再準備準備,“我還要在一線崗位上多奉獻幾年,所以這次考試的目標不是成功,而是讓自己不要懈怠!”
和董丹一樣,南京長途汽車客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服務班班長陳炯也是個撐起半邊天的女勞模。雖然一直嚮往來北京,但接到邀請時,陳炯卻有些不好意思,來之前更是百般推卻,“應該把機會讓給更辛苦的工友,我只是車站裏最微不足道的一個職工。”
客運站的服務工作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在客運站工作的20多年中,陳炯時常忙得不可開交。在陳炯的手機通訊錄裏,大部分是一些陌生乘客的電話號碼,乘客只要遇到困難找到陳炯,她都會盡力去幫忙解決。她説:“做好服務工作的關鍵是換位思考,這樣的話,工作起來才不會感到委屈或者不公平。”
而對貴州省施秉縣郵政局甘溪段鄉郵投遞員朱正琴來説,能借這次進京參加勞模休養的機會與在北京打工的女兒匆匆見上一面,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貴州的山區,經常會遇到路況特別危險的區域,鄉郵投遞員是一份辛苦和危險的工作。朱正琴已經幹了12年,寒來暑往,無論颳風下雨,她總是樂呵呵地給鄉親們送去各種郵件和給他們捎帶買的東西。
朱正琴説,鄉郵工作看起來微不足道,卻承載萬家親情。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生動的課堂,讓他們受益匪淺
從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裝備先進的生産車間到雄偉壯闊的居庸關長城;從莊嚴肅穆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到訓練有素的閱兵村軍事表演,感受著祖國日新月異變化的勞模們心潮澎湃。
“當工人,就要當個出彩的工人!面對國家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企業創新發展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新任務,産業工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90後裴先峰,是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302工程隊的一名普通電焊工,雖然年僅25歲,一番發言卻讓勞模們稱讚不已。
來自中石化西北石油分公司採油一廠的毛謙明對裴先峰的發言深有體會,參加這次休養活動的勞模中,很多是石油行業的精英。毛謙明很慶倖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和這些優秀的同行一起探討當下的企業困難,“創新沒有距離、沒有門檻。作為勞模應該從自身做起,用小改小革助力企業走出寒冬期。”
“他是我們好多人的偶像!”湖北中煙襄陽捲煙廠的設備維修工陳衝所説的這個人,正是從碼頭工人成長為“抓斗大王”的全國勞模包起帆。
“石油石化行業在節能環保上的創新,怎麼將社會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怎麼做我知道,鑒定的時候依據卻説不出來。怎麼才能讓創新不被否定掉?”“服務行業工種如何申報發明大獎?”“當工人的時候可以專注搞創新,帶團隊之後,如果不在生産一線還能創新嗎?”……包起帆的到來引來了大家提問的高潮。
“很多職工在自己的崗位上把創新做得很好,但是講不出來,就不能形成可以推廣的經驗。我們企業在做‘創新成果管理’這項工作時也很迷惑,但經包勞模一點撥就豁然開朗了。”陳衝覺得,生動的課堂讓他們受益匪淺。
一個工匠,要帶動周圍的人敬業奉獻
在“寓學于樂”的氛圍中,青年勞模放鬆身心、開闊視野、充電加油。而“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主題也貫穿在他們每一次的交流討論中,讓工匠精神成為貫穿今後工作中的動力,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是很多人的共識。
“我們做電力基礎設施的焊工很重要,因為設備原因,自動化代替不了手工焊接,每一個零部件都要靠技工精心打磨。”江蘇省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焊工班班長王共鳴,在勞模休養團裏找到了3個同行,能夠和他們交流業務,讓他很開心。
“工匠精神就是螺絲釘精神,只要你能在自己的行業紮下根來,默默耕耘就一定會開花結果。”王共鳴覺得,無論從事什麼勞動,都要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
華潤燃氣泰能天然氣有限公司調壓器維修工段工段長陳勇説,他眼中的工匠精神就是對精度的極致追求。一台普通的調壓器,大大小小零部件200余個,組裝維修最大的難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達到了“絲”級。1絲,也就是一根頭髮絲的十分之一。如何精確判斷密封性,並練就行業內的“一眼準”,陳勇用的是笨辦法——練習、練習、再練習!
精壯黝黑的海南橡膠加釵分公司第一管理區18隊割膠輔導員虞海濃讓勞模們了解了一個不尋常的職業——割膠工。在無數個深夜,在密密叢叢的森林裏,虞海濃拿著他的膠刀重復同一個割膠的動作,已經整整16年。
在他看來,工匠精神更是一份責任感,“手工藝要傳承,老師傅就要做好傳幫帶。”虞海濃除了自己割膠,還義務傳授割膠技術,在短短4年裏就為公司培訓膠工4萬多人次。
他們是勞動模範,是最美的勞動者,更是奮戰在生産第一線的産業工人,每個人對工匠精神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他們對愛崗敬業、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內涵不懷疑。正如上海汽輪機有限公司副工段長俞軍所説,“一個工匠,要帶動周圍的人都敬業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