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明三娘在重慶市第二屆文化産業博覽會上表演捏面塑。中國網圖片庫 周會/攝
面塑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早在漢代就有文字記載,從新疆土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豬來推斷,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面塑,簡單地説就是捏面人,用麵粉加彩後,捏成的各種小型人物與事物,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捏制風格各異,大致分為長江和黃河流派,黃河流域為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緻、優美、精巧。面塑作為民間工藝被國家或地方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近日,在重慶市第二屆文化産業博覽會上,50多歲的下崗女工明三娘捏出的千手觀音、十八羅漢等面塑,個個神態逼真、維妙維俏,吸引了無數參觀人群。明三娘原名明朝蘭,出身工人家庭,自幼愛好工藝美術。初中畢業後,進入重慶一家街道工廠做工,上世紀八十年代,該廠歇業後,明朝蘭失去了工作下了崗。此後,她在街頭賣水果、磨豆漿等做小生意自謀生路,還用棕樹葉子編一些公雞、蜻蜒、蚱蜢、孔雀、鳳凰等小動物。
三娘帶著一手絕活開始了走南闖北的生涯,紅樓夢大觀園、千手觀音、仙女下凡……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在三娘的手下“復活”。她用10斤麵粉捏出的歷史故事《通運門》獲得重慶民間藝術大獎,大家對她的面塑作品讚不絕口,並受到業界的讚賞。讓三娘沒有想到的是她從一個下崗工人成為全國知名的面塑大師,她出名了,經常被邀請參加各地民間藝術展覽和表演,多次隨中國文化藝術團到國外交流民間工藝,面塑作品纍纍獲獎。重慶市文化局、重慶市文聯、重慶市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她“重慶市優秀民間藝術家”和“巴渝十大民間藝術家”稱號。為傳承和弘揚巴渝民間技藝,當地政府為她免費提供了一間20平方米的工作室,讓藝術家在這裡創作、傳技和展示面塑作品。
相關新聞 | ||||||||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 責任編輯: 楊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