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15日訊 常聽人説,某一理論或觀點正確,叫做“放之四海而皆準”;互不相識的一群人聚集到一起,稱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講義氣、重感情的人,挂在嘴邊的口頭禪是“四海之內皆兄弟”。這裡所説的“四海”指的是什麼呢?難道是指四個大海嗎?其實,四海所指的,古今不盡相同。
古人認為,天是圓形的,地球是方形的,地球的四週被汪洋大海包圍著。所以,最早所説的“四海”既指全國各處,也指世界各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四海”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後來,人們把海作為區分陸地的疆界,這樣中國四週的“海疆”也叫“四海”,如《尚書·禹貢》中的“四海會同”中的“四海”就是指中國大帝九州之外。到了《禮記·祭義》中則第一次明確提到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但沒明確指出四海到底是哪些海域,後人就把環繞中國四週的海籠統地稱為四海,並且因時而異,説法很多。在這個意義上,古人所説的北海大體是指現在的渤海,古時的東海(至今江蘇還有東海縣)指的是今天的黃海,古時的南海就是今天的東海,現在的南海在漢代以後稱作“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