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11日訊 “滄海”是大海的意思,因海水呈青色而得名,古人有時也以“滄海”專指東海。“桑田”,就是植桑的土地,泛指農田和陸地。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常用來喻指世事變化很大。有時也指這種變化儘管極長,給人的感覺卻很快。“滄海桑田”這個成語的典故是怎麼來的呢?這裡邊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説。
晉代有個叫葛洪的人寫了一部書叫《神仙傳》,其中的“王遠篇”中説,一個叫王遠的人,是東漢桓帝時期住在東海的一位仙人。有一次,他降臨到一個叫蔡經的人的家裏,變成蔡經的模樣,召年輕美貌的女仙人麻姑前來會面。麻姑來到東陽蔡經家,説自從和蔡經相識交往以來,自己曾經三次看見東海邊為桑田。前不久她去了蓬萊仙島,見海水比以往更淺了,大海也許還要變成平地。蔡經笑著回答説:“聖人也都説大海將乾涸成陸地。”蔡經一邊説,一邊盯著麻姑的手指,覺得麻姑的手指像鳥爪一樣纖細,心想背癢時用著手指搔癢一定很舒服。不料他的心思被麻姑識破,麻姑大怒,立刻讓它撲地而死。“滄海桑田”即由此而來,並且還用來比喻人事間的巨大變化及時光的流逝。許多詩人在詩中運用了這個成語,比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浪淘沙》中寫道:“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摘自《海洋10000個為什麼——海洋文化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