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一帶一路”對新型全球化的引領作用

需要冷靜、理性、辯證看待“逆全球化”現象。“逆全球化”本身是全球化進程的一部分。全球化符合生産力發展要求,全球化所推動的國際貿易、跨境投資、人員流動、技術擴散等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條件。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問題不在於要不要拋棄全球化,而在於如何彌補全球化的缺陷,如何校正全球化的失衡,如何激發全球化的動力。

世界呼喚“新型全球化”。較之以往的全球化進程,新型全球化應具有以下幾點特徵。首先,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要認真實施“結構性改革”,既需要“有效的市場”,也需要“有為的政府”,擅于為長期經濟增長尋求新的動力。以往,總是西方國家“開藥方”,認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在於“大政府”和“自由市場”不足,以“新自由主義”為底  色、以削弱政府管制為目標的“華盛頓共識”大行其道。新型全球化需要重新認識國家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注重“有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場”相互結合。要鼓勵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揮更大的積極性、主動性, 糾正“全球化等同於西方化”的弊端,推動全球各國的協同改革和“共同進化”。其次,新型全球化需更為重視處理“分配的政治”。如果説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聚焦于“增長”,那麼下一個階段的全球化就應當格外著力應對  “分配”的政治,努力降低經濟、社會和機遇的不平等。“有增長,無發展”的狀況亟需改變,應進一步提升“發展”議題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 讓發展更具包容性,讓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民眾享有全球化的成果。第三,更加重視氣候變化等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挑戰,節制資本、增進公益,通過綠色金融、跨境聯動等新方式予以應對,減少“全球治理赤字”。

推動新型全球化,中國勢必將發揮重要引領作用,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也在加深。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中國應當為“新型全球化”做出理念貢獻、機遇貢獻、制度貢獻。在當前全球化面臨轉折的關鍵節點,需從新的戰略高度認識和把握“一帶一路” 建設的深刻意義。應該説,“一帶一路”是推動全球化健康發展的積極探 索,是凝聚共贏發展力量的重要平臺,有助於引領全球化進程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對“新型全球化”具有顯著的支撐和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一帶一路”既為長期處於“全球化洼地”的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助其擺脫貧困和實現現代化,也有望為發達國家增添發展動力。第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以各國相互尊重、平等交往為基礎,保障有關各方平等參與、共商共用的權利。“一帶一路”建設不搞等級制、排他性安排,力求開放性、網路化合作,鼓勵“多拆墻、少築墻”。第三,“一帶一路”踐行互利共贏理念,在堅持國家自主發展的同時,努力尋求各方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第四,“一帶一路”注重發揮政府的合理引導作用,而不是任由“資本”逐利擴張,強調為相關國家的普通 民眾謀福。第五,“一帶一路”秉持“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觀念, 堅持和而不同,倡導成人之美,主張文明之間的包容互鑒。

過去四年來,從“願景圖”到“路線圖”再到“施工圖”、“樣板間”,“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彰顯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日益增強的議程設置、倡議實施、力量動員、網路構建能力,中國在國際社會得到的理解和支援也越來越多。未來一個時期,“一帶一路”建設可結合“新型全球化”,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及時總結、提煉和宣介“一帶一路” 框架下的新型合作模式。“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多元主體合作、國內治理與 全球治理相協調、軟聯通與硬聯通相促進等一系列新嘗試,要對這些創新實踐加以深入研究。二是既要堅持“開放的一體化”模式,又要注重有形的治理架構建設,要針對“一帶一路”面臨的現實難題和突破方向,進一步完善規則和制度建設,逐步做實、做強符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和規律的新型 治理機制。三是要深化與聯合國機構等地區性、功能性國際組織的合作,增進“一帶一路”與聯合國事務和發展戰略議程的聯通性,善於借力、善於構建更加廣泛的、以發展為導向的“聯合陣線”。四是要堅持“一帶一路”建設的民生導向,增強項目成果的普惠性。要推動中國企業在對外經濟合作中落實“正確義利觀”,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從“以人為本”的道義高度,重視和支援“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教育、醫療、扶貧、減災等合作,進一步充實健康、智力、綠色、和平絲綢之路建設的具體內容,打造更為堅實的社會民意基礎。

趙明昊: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文章來源於《公共外交季刊》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