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生産可回收垃圾最多的國家,大約三分之一的可回收垃圾出口國外,其中約一半流入中國。美國廢品回收業協會統計,2016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市值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2億元)的可回收垃圾,其中約一半為廢舊紙製品,重量超過1300萬噸。
失去中國這一最大買家,對於美國企業而言也不都是壞事,一場垃圾回收革命的號角或許已經吹響。為達到中國設定的進口標準,一些美國廢品回收企業不惜高價啟用人工智慧完成垃圾分揀。
資料圖:洋垃圾(視覺中國)
俄勒岡州一家企業就引進這樣一套系統:機器人將不可回收物從可回收物中挑出,機械手臂每分鐘可以分揀80次,而最高效的工人只能達到每分鐘準確分揀30次。不過這套系統價格昂貴,並非每家企業都用得起。
對於多數廢品回收企業來説,細化垃圾分類、從源頭控制可回收垃圾的“清潔性”或許是最實際的選擇。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重新制定回收垃圾標準,並考慮增加廢紙專用垃圾桶,以減輕垃圾分揀壓力。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甚至考慮在垃圾車上安裝攝像頭,監控人們是否按要求丟垃圾。
德國
德國環境部數據顯示,德國每年向中國出口的垃圾包括廢舊金屬、廢塑膠製品、電子垃圾、舊衣服等。德國《時代》週刊報道,德國每年向中國輸送約76萬噸塑膠廢物,這些極難處理的低等級混合塑膠將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
德國國內首先出現的聲音是為廢舊塑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替代市場,比如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家。這種觀點一齣現就遭到了德國聯邦再生材料和廢品處理協會的批評。該協會認為,這種做法只是把問題推後,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由於中國的退出,塑膠垃圾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轉變為到買方市場,今後出口塑膠垃圾將會變得越來越不經濟,塑膠垃圾市場必須轉型。
另一種聲音提議對這些難處理的垃圾進行焚燒或者填埋。環保組織非常反對這個方案,擔憂這種做法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無論焚燒還是填埋都會降低廢品的回收率,但2019年將生效的新的《包裝法》將提高廢品回收配額。在這樣的壓力下,焚燒或者填埋似乎不會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更多德國專家認為,中國的決定將迫使德國採取一些積極措施。供職于聯邦環境保護局的哈根納博士説:“從環保的角度來看,對中國的出口條件惡化是件好事,因為可以因此促進德國的垃圾分揀和廢物再利用。”由於供求關係的改變,過去沒有經濟效益的廢品回收更具有競爭力。
資料圖:2017年5月18日,杭州海關下屬溫州海關關員對涉嫌走私進境的部分“洋垃圾”進行查驗取證。(蔡岩紅/視覺中國)
保護環境是各國共同責任
中國對“洋垃圾”説不,受到廣大民眾的普遍歡迎。這説明全社會的共識正在凝聚。“洋垃圾”換來的金銀,是透支未來和環境的金銀,是與高品質發展和“美麗中國”格格不入。
當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已步入新階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這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內在要求,並與國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同向而行。
中國的變化應該給發達國家敲響警鐘,提醒它們改變過去推卸責任的態度,停止向海外輸送垃圾。中國的經驗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借鑒,越來越多的中國環保企業開始走出去,把垃圾回收技術推廣到更多的國家。
從全球看,共同保障全球生態安全是世界各國必須擔起的責任。通過國際合作提升固體廢物的處理與回收能力,聯手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才可能讓人類生活的環境少一些垃圾山、多一些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