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新時代中國的魅力,在峴港聚合起思想的激蕩。聆聽習近平主席演講的外國嘉賓感嘆“中國要做的事情一定能夠做成”,由此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為什麼能”。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道路選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命題。人們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之後首次進行的雙邊訪問,是面向兩個同樣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並且建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國家。理想信念相通、社會制度相同、發展道路相近的友邦,彼此交流治國理政經驗,攜手開創美好未來,也是世界百花園中絢麗多彩的圖景。

全球視野下,中國在“自己的道路”上取得非凡發展成就,成功經驗已經顯示特殊的世界意義。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冷戰的結束,一批發展中國家因在效倣西方“民主模式”的進程中受挫而陷入困境,貧富差距加大、內部矛盾趨深。國際金融危機後,不少西方國家自身治理暴露出深層弊端,經濟上長期低迷,不同階層收入差距日益擴大,政治上更是亂象叢生,民粹主義盛行,政治極化明顯。通過國際比較,長期研究中國的美國學者阿裏夫·德里克得出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價值,不僅在於它目前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而且在於它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提供一種“替代經驗”。

也有學者提出問題:中國一再強調,不希望他國複製中國的發展道路,既然如此,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又如何體現呢?

解決這個看似悖論的問題,最根本的,是需要真正悟出中國道路的價值精髓。克服前進方向之困、道路選擇之惑、國家治理之難,這是擺在很多國家面前的任務。“中國道路”最重要的世界意義,在於它並不是提供什麼“國際標準”,而是代表了一種信念,即堅持從國情出發、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同時以世界眼光和開放心態積極吸收借鑒一切有益經驗。

這次出訪,習近平主席針對世界的共同關切,介紹中國新征程,再次讓世界領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遠影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展望世界歷史演進方向,可以預見的一點是,在關於人類未來的全新對話中,中國視角將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四)

164年前,馬克思從“兩極相聯”規律切入,分析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預言中國可能對世界産生巨大影響。160年前,恩格斯分析中國人民面對野蠻的“文明販子們”所進行的殊死抵抗,預言浴火重生的中國將帶來“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

時間,終究能證明一切。無論是今天中國自身的發展,還是中國發展所帶動的地區繁榮,都證實了來自兩位偉人的偉大預言。

一家美國媒體不久前報道稱,今天的世界換了一種方式持續“收藏”中國,“藏品”不再是古老的瓷器和青銅器,而是引領全球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不過,這篇報道的作者或許並未能夠深刻領悟到,中國的發展繁榮,歸根結底還是正確思想的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近40年的改革開放,推動中國一步一步富裕起來。令人矚目的是,在過去5年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中國日益強大。國際社會渴望解讀其中的密碼,這就是為什麼在峴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方案”等十九大關鍵詞能夠成為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廣泛熱議的話題。

發人深思的是,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始終堅持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其“原生性”“獨創性”,成為世界獨有的、亮麗的思想風景線。這個理論創新進程雄辯地證明,“言必稱希臘”複製不了他人榮光,盲目照搬他國模式只會“水土不服”。作為後發國家,只有不囿于他人的話語體系和理論束縛,根據本國實際進行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才可能鍛造出足以把握形勢、明確方向、統一思想、解決問題的思想利器,為國家實現長治久安、發展繁榮提供理論指導。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於艱辛的探索和成功經驗的長期積累。從世界發展史看,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其現代化大多是經歷了産業革命以來近300年時間才逐步完成的。相比較而言,中國這樣一個古老大國走向復興,現代化步伐簡直就是在“時空高度壓縮”中推進的——發展的速度、規模超乎尋常,變化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更是世所罕見。“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等挑戰襲來,若沒有正確思想和方略引領,若沒有足夠勇氣、信心、魄力,就難以突破困境。但中國做到了!攀高峰、涉險灘,一次次闖關奪隘,一次次實現新的跨越。執政黨經驗日益豐富,國家日益強大。

“通過帶領中國走向前所未有的繁榮富強,中國共産黨證明了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的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經驗在全球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值得發展中國家借鑒”……APEC會場內外,國際觀察家們的各種思考和感慨,反映了當前國際社會從更深層次看待中國發展的態勢,中國經驗的世界意義正為越來越多的人士所關注。

(五)

峴港、河內、萬象,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之後首次出訪所取得的圓滿成功,領略了開啟新征程的中國同各國一道攻堅克難、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智慧和堅定決心。

“口言之,身必行之。”對於中國自覺以命運共同體意識處理國際事務,周邊國家有著更深感觸。習近平總書記對越南、寮國的訪問,是新時代中國周邊外交新征程的開篇之作。從中越雙方進一步落實好共建“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合作文件,到中老雙方加快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同寮國“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具有深遠意義的訪問,推動傳統友誼得以傳承,推動面向未來的友好合作書寫新篇。越南年輕人説“越中友誼不僅僅屬於祖輩”,寮國人士感嘆“這幾天,寮國就像在過節”!

從亞太矚望全球,習近平主席再度強調:“當今世界充滿挑戰,前面的道路不會平坦,但我們不會放棄理想追求,將以更大的作為,同各方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的當今世界,既充滿希望,也不乏挑戰,國際社會最為期待的就是符合時代需求的發展藍圖與創新動力。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願景,延續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一以貫之的“天下”精神,凝聚起國際社會的合作共識,綻放出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思想光芒。

中國與世界共創美好未來的新征程已經開啟。展望未來,人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一個發展動力更足、人民獲得感更強、同世界互動更深入的中國,必將為亞太和世界創造更多機遇,作出更大貢獻。(國紀平)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