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到底有多少人?中國的人口統計數字準確嗎?

日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易富賢在北京大學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説,中國2016年的實際人口可能為12.9億,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少9000萬,相當於西班牙人口的兩倍。

9000萬,接近一個億的體量。中國人口的統計數據真有這麼大的漏洞?美國學者的統計數據可信嗎?

中國人口或比官方數據少9000萬説法有誤

易富賢,是《大國空巢》一書的作者,這本書稱中國人口危機開始全面爆發,中國需要更高,而不是更低的出生率。他最近在北京大學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説,1990年後中國官方的人口數據被誇大了。中國2016年的實際人口可能約為12.9億。

而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8271 億人,比上年末增加 809 萬人。

易富賢的數據與官方公佈的數據相差9000萬人。這是迄今坊間流傳的中國人口統計差距最大的説法。

“我不贊成‘中國實際人口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少9000萬’這個説法。”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中國的人口統計差個幾十萬甚至一百萬還説得過去,9000萬這個説法是違反基本常識的。“我們有人口普查,而且人口入戶調查就是按人頭點出來的,人口數據比GDP準確多了。”

那麼,我國的人口到底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人口普查,是在國家統一規定的時間內,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統一的調查表和統一的標準時點,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的一次性調查登記。

人口普查是當今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收集人口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方法,是提供國家基本人口數據的主要來源。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分別於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進行了6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之前的人口普查,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區劃來統計的,這樣的方式下,有一些飛地(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域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地土),或者三不管地界,特別是一些城鄉接合部地區,可能會出現遺漏現象。

為保證人口普查數據準確而不出現遺漏,從2010年開始,我國的人口普查採取了“劃區製圖”方式。

國家統計局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自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是通過地理資訊系統,按照地圖的界限,比如將北京從全市到區縣,再到街道、鄉鎮,再到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等一級級地細化,把每個邊界都劃分得非常清楚,更精確地繪製出了“小區”地圖。這樣能夠保證在“小區”劃分上基本不重復、不遺漏,保證無縫連接。劃分出的每個邊界都要每一級政府、每一級普查機構去確認。

為了在技術上達到更為準確的普查效果,當“小區”地圖繪製完成,國家統計局要求普查員按照“小區”地圖到現場勘查,將“小區”內所有可能有人居住的建築物,都在地圖上標出來,最後依靠建築物去進行普查登記,達到“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

“我們總共在全國劃定了600萬個調查小區,一個小區基本上相當於一個居委會範圍。”上述統計局人士説。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人口普查每10年一次,在兩次人口普查之間開展一次1%人口抽樣調查,業內俗稱“小普查”。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2010年人口普查完成以後,針對普查結果,他們為2011、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小普查提前抽出樣本,每年抽其中的一部分(大概三分之一)來進行調查;2015年小普查過後,再將2016、2017、2018、2019年這4年的年度調查樣本重新抽出來,每年根據事先抽好的樣本再去調查。

“根據樣本調查,應該説對全國人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來講,調查樣本對市級的代表性可能稍差一些,對省級就有比較好的代表性,對全國肯定沒有問題。所以,我國的人口調查數據不是估算出來的,統計方法符合國際上統計調查的一些最基本原則。”上述統計界人士説。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