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確,就像剛才兩位嘉賓所説的那樣,在當前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歷史當口,中國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出了“一帶一路”建設這樣一個重大的倡議,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産品,意義重大而深遠,為世界發展帶來了新的曙光。我們看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援,另外還有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中國有句古話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中國響應“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加強互利合作的迫切願望,釋放普惠包容、共贏發展的濃濃善意,以務實行動體現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王院長,我知道您曾經提出過,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善意、真誠與奉獻,將改寫西方教科書中關於國際關係演變的邏輯。對此,二位專家能不能再詳細談談?

王文:“冷戰”結束以來,西方也在談歷史,但他説“歷史終結了”,任何國家都要學習西方這個模式。中國沒有去全盤複製西方那種模式,而是自己設計一條道路來。世界上很多經濟學家、政治學家説,未來真正有信服力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未來真正有讓全世界追隨的大思想家,將是中國人或者是研究中國問題的人。為什麼?因為西方的理論無法解釋中國過去尤其近40年以來改革開放取得得巨大成就。再比如,保羅·肯尼迪寫的《大國的興衰》、肯尼思·沃爾茲寫的《國際政治理論》,都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就是當大國崛起的時候,必然要引起一場戰爭。可是我們看到,隨著中國的發展,經濟實力越來越強,但中國沒有任何意圖要發動一場戰爭。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作為一個東方大國,願意跟全世界分享我們的發展經驗,為西方教科書的重新書寫提供著無限的素材支撐。所以我覺得,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理論的教科書,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推進,而呈現出新的寫法、新的敘事以及新的理論框架。

主持人:正如您剛才談到的,實際上,中國在處理國家關係過程中,始終秉持著一個傳統的理念,那就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周曉晶:“一帶一路”建設的根本目標就是要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什麼樣的工程?習主席在今年1月18日聯合國總部的講話中,全面深入系統地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而“一帶一路”正是這一進程中意義重大的世界工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在國際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受到各方普遍歡迎和高度評價。比如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表示,習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非常鼓舞人心,是當今世界所需要的,這種理念向全世界傳遞的資訊,不是減少經濟全球化,而是要尋求更加優化的經濟全球化,使參與者互相支援,實現互利共贏。這也是我們“一帶一路”建設的根本目標。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還説過這樣一句話,“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是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可以説“一帶一路”建設,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和平發展新型大國觀。如果放眼全球經濟走勢,我們會發現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仍然處在緩慢復蘇過程之中,全球貿易投資並不強勁,增長動力也不穩固,各國之間各次區域之間,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亟待升級。在二位嘉賓看來,“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推進,“五通”理念推動世界的大交流大融合大聯通,將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怎樣的新動能新活力?

周曉晶:正如主持人所説,全球經濟到2009年陷入衰退以來,一直到2016年持續了8年之久,始終沒有實現像樣的復蘇,一些西方國家甚至出現了二次衰退,甚至三次衰退。這反映了這次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深入探討就不難發現,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過程中,在一些西方國家出現了反全球化的民粹思潮,這毫無疑問嚴重阻礙了全球經濟的復蘇。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實質上就是在包括亞歐非等在內的國際大平臺上推進經濟全球化,必然會極大推動全球經濟的增長,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增長點。

王文:從世界目前經濟發展狀況和“一帶一路”被世界所需求的基本的情況來看,的確如此。我們看一下全世界世界經濟增長,2000年到2007年全世界的經濟增長的平均增長率是4.5%,因為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2009年墜入到低谷, 2009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一直到2016年,全世界經濟增長率只有3.0%左右。然而中國經濟始終保持著中高速增長,要是沒有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世界經濟會更糟。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給全球增長和未來的全球治理提供了思想的創新、理論的創新和方法的創新,同時為世界經濟再平衡提供了有效路徑,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貿易、基礎設施、金融等方面實實在在的支援,這些支援讓這些國家看到了希望。此外,還有我國民眾的貢獻。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民眾的國外消費能力也得到提升,比如,春節期間,泰國到北京的航班的線路甚至多於上海到北京的航班線路。為什麼?因為大量的中國人到泰國曼谷去旅遊、購物,客觀上拉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我們這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保持了長期的繁榮穩定,沒有向世界輸出難民、輸出革命、輸出疾病,也是對全世界的重大貢獻。這要歸功於中國共産黨,歸功於我們的政府和我們的老百姓。

主持人: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傳播力、號召力和影響力。同時,世界紛繁複雜,各國民眾對和平繁榮的生活普遍期待,這也提醒我們在傳播“一帶一路”聲音、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方面還有很多深入細緻的工作要做。

王文:從我的經歷來看,國人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很多國家存在較大的“心理盲區”。有一次我在學校裏上課,問研究生同學誰能説出中亞五國的名稱和首都,結果知者寥寥。其實,這些國家離我們很近,有的還與我國接壤。從北京坐飛機到烏魯木齊需要四個小時,但是從哈薩克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圖飛到烏魯木齊只需一個小時。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哈薩克與中國接壤,兩國間有著綿長的邊界線。所以,建議大家多到這些國家走一走、看一看。通過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通過媒體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土人情的大量報道,有意識地去除我們的“心理盲區”。同樣地,其他國家也要主動了解深刻變革中的中國,消除觀念上的偏見,消弭心理上的隔閡,消解行動上的掣肘。各國民眾在情感上相互接納和融通,各國之間在行動上攜起手來同向而行,才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根本出路。

另外,我想説的是,正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的一大批流傳至今的文學作品,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幹河上》等等,是紮根于土地革命、紮根于抗美援朝等重大時代現實,未來,要出現更好的作品,我覺得選材一定是來源於“一帶一路”建設,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