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學西漸到西學東漸,瓷器始終姓“新”

宋代的青白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元代的青花瓷和釉裏紅,一改單一顏色瓷器的局面,開創彩色瓷器的新境界;明代的鬥彩、五彩,爭奇鬥艷,色彩繽紛;清代的琺瑯彩、粉彩,各種色彩、各種繪畫,縱情而靈動地展現在瓷器上……在閻崇年看來,陶瓷之珍貴既因為工匠精妙手藝的藝術價值,也因不同時代瓷器創新帶來的長久生命力。

瓷器在中國通過匠人精益求精的改良得到不斷創新,在傳入西方後也得到豐富的新發展。18世紀初,一些英國瓷廠的瓷器結合中國瓷釉潔白純凈、色澤艷麗的特質,又融合樂古典西方的審美準則,開創了新的技術和紋飾風格。同時,他們進一步掌握了制瓷訣竅,以致中國陶匠也反過來學習西方的瓷器製作和紋飾技法。西方的創新引起中國的關注,康熙皇帝也曾指派兩名義大利耶穌會士指導中國工匠學習琺瑯技法。

動圖報道丨解讀瓷器:禮遇四邦 書寫中國文化自信

  故宮博物館館藏的不同時代、各有特色的禦瓷

“中國瓷器文化始終貫穿一條主線,不是姓‘皇’,而是姓‘新’。” 閻崇年稱,思想創新是瓷器之魂。在精美瓷器的背後,隱藏著的精華是“新”,是思想創新、管理創新、技藝創新、産品創新。

去年G20杭州峰會上的國宴用瓷驚艷世人,據了解,器型靈感來源於景德鎮東郊進坑出土的宋代日用器皿。精美的餐瓷經過81道工序完成,釉色溫潤通透,通過“青綠山水”工筆筆觸展現含蓄謹嚴,意境清新的中國審美,更在諸多細節中體現了現代中國的人文氣息和精神內涵。

“想別人所未想,做別人所未做,能別人所未能,成別人所未成,才能燒造出新奇唯一、空前精美的瓷器。”回顧千年的瓷器歷史,閻崇年總結道,孜孜不倦的思想出新,手藝出新,才能打造具有長久生命力和世界價值的文化藝術精品。

中國瓷器把握“一帶一路”中的新機會

談及皇家瓷器的興衰之路,閻崇年介紹,隨著清朝的覆亡,皇家禦窯也退出了歷史舞臺。而日本和西方瓷器的興起,也改變了中國陶瓷獨霸世界的局面。

據了解,今天,中國陶瓷作為陶瓷生産製造第一大國,無論數量或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但仍缺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陶瓷品牌。

景德鎮市委常委、秘書長吳雋先生認為,當下“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陶瓷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歷史上,禦窯的輝煌匯及各地良工之精華,以精益求精、百里挑一的嚴格,很好地詮釋了工匠精神,也奠定了景德鎮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瓷器中心地位。

如今,“千年瓷都”的景德鎮市已與“一帶一路”沿線10余個國家産瓷城市結為友好城市,開展交流與産業合作。在繼承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景德鎮也更重視品牌建設和專利保護,並適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需要,針對不同市場開展設計創新。

“以往瓷器之路輝煌,今後瓷器之路寬廣。中國創燒的瓷器,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不僅是一條顏色錦繡斑斕的彩帶,而且是一座跨越四洲三洋的津梁。”閻崇年總結道。 (光明網記者 張紫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