薨落歸途,王禮以待

蘇祿三王的歸途並不平坦。就在三王沿京杭大運河途經山東時,東王巴都葛叭哈剌突然染上急症,一天之內病情急劇惡化,在德州河段去世。明成祖得知後不勝哀傷,隨即派禮部郎中陳士啟帶著祭文趕往德州,並在德州擇地以王禮安葬東王。

2017年攝于山東德州北營村的蘇祿王墓神道。新華社記者 淩朔 攝

  2017年攝于山東德州北營村的蘇祿王墓神道。新華社記者 淩朔 攝

今天的北營村,就是那時選址修墓的所在。

明成祖讓宮廷畫師為蘇祿東王畫像,並撰寫祭文,讓他“航漲海,泛鯨波,不憚數萬里之遙”來華訪問的精神“昭播後世,與天地相悠久”。蘇祿王墓建成後,明成祖親書數百字碑文,褒揚蘇祿王加強兩國政治經濟交流,促進兩國和平友好關係的雄才大略。

蘇祿王墓碑拓文。 新華社記者 淩朔 攝

  蘇祿王墓碑拓文。 新華社記者 淩朔 攝

不僅如此,明朝還細緻安排東王后事。除修墓厚葬外,明朝特許東王王妃葛木寧,其子安都魯、溫哈喇及隨從十人留華守墓,並考慮到他們的信仰,特地從外地遷入夏、馬、陳三戶回民以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從此,蘇祿東王的後裔在中國定居下來並與這三戶回民通婚。

至清朝雍正年間,蘇祿東王后裔正式編戶入籍,化作“安”、“溫”二姓,完全融入華夏文明。

在今天的北營村,還有許多蘇祿東王的後裔在那裏生活。

北營村長者在蘇祿東王墓碑前唱誦經文。新華社記者 淩朔 攝

  北營村長者在蘇祿東王墓碑前唱誦經文。新華社記者 淩朔 攝

溫海軍,蘇祿東王第十八代孫,是溫哈喇的後代。在他看來,獨特的血脈融合賦予他們這個族群最大的意義是,“我們願化作中菲友好的使者”。2005年,他和蘇祿東王十七代孫安金田、十八代孫安硯春一同前往菲律賓尋根,受到時任總統阿羅約的親切接見。阿羅約告訴他們,蘇祿王及其後裔的故事是兩國傳統友誼的最好見證。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