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那個人心思變、啟蒙盛行的年代裏,來自英法德美俄日等當時世界強國的各種各樣的思潮競相被引介入中國。其中,真正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主要受西方資本主義影響的三民主義,以及“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
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思潮還沒正式被付諸實踐,甚至還沒被國人真正弄懂的時候,清王朝卻在辛亥年轟然覆滅!在一片喧囂紛亂中,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
可惜的是,這一切只是形式上的。表面上民國替代了帝制,然而已影響中國數千年的封建舊制度、舊思想仍然如毒蛇般盤踞于全國上下各個領域。
孫中山在短暫的喜悅後,不得不又像辛亥前那樣,如精衛填海般,一次又一次地繼續發動革命。在此過程中,孫中山深切認識到,其僅僅形式上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卻不顧中國實際的設計,存在著致命缺陷,這導致他在1924年做出了“聯俄聯共”的決策。
這一決策影響深遠。在中國共産黨以及蘇聯的幫助下,孫中山及國民黨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嘗試到結合中國實際、發動民眾所帶來的力量。1926年國共兩黨共同發起的的北伐戰爭一路勢若破竹,迅速打垮了盤踞中國十餘年的北洋軍閥。
但這是後話,孫中山並未能親睹這一切。1924年10月,馮玉祥推翻曹錕政府,電請孫中山來京“主持大計”。等孫中山到京後,形勢已變,同時因一路奔波引發病情,于1925年3月在京去世。
出香山公園北門,對面不遠處就是碧雲寺。在這座松柏成行的崔巍古寺中,設有孫中山紀念堂和衣冠冢。當年孫中山為革命大業攜病北來,可惜事業未竟而客死北京。死後靈柩暫厝于碧雲寺金剛寶座塔四年,直至1929年才移往南京中山陵。但其衣物仍留原處,成為現在的“孫中山先生衣冠冢”。
碧雲寺後院的金剛寶座塔高聳如雲,莊嚴肅穆。站在塔下,不禁想起孫中山先生那句著名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遺囑,心生感慨萬千。
這句遺囑前面還有這樣的話:“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這是孫中山晚年的幡然領悟,因而,對於此前不久制定的“聯俄聯共”大計,他至死仍唸唸不忘,將其精神鄭重寫入遺囑。
倘若孫中山在天之靈知道後來發生的一切,一定會勃然大怒的吧。因為他死後的國民黨,在蔣介石主導下,在北伐即將取得全面勝利的前夕,背叛了他的決策,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攫取了勝利果實——卻也註定了蔣介石30多年後的慘澹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