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突出項目建設,夯實發展根基

推進項目建設。按照“三個一批”工作要求,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督促簽約未開工項目加快前期工作進度,力爭新開工漢馭新材料産業園、江蘇寶時達等工業項目15個;督促開工企業加快建設,加快建設燕趙置業、天津第一空調等項目10個,力爭年內主體工程建成;督促在建項目儘早建成投産,力爭新投産切納科技、欣悅氮氣彈簧等項目15個。

實施技改擴能。積極引導企業加快生産工藝更新、設備更新換代等技改步伐,引導建材、農産品加工、輕紡、煤炭等傳統産業企業採用新工藝、新設備等方式提高産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提升産業整體層級。重點實施創能機械、勁德興汽配等技改項目30個以上。

加快規上企業培育。建立規上企業培育目標企業庫,對照培育標準加大對企業指導和幫扶力度,促進早日達標,力爭“成熟一戶、申報一戶、成功一戶”,全年新培育裕羅電器、江華恩一等規上企業10戶以上。

四是突出企業培育,厚植競爭優勢

規範企業管理。引導企業樹立經營戰略、經營目標、資金與成本、技術與産品開發、生産計劃與控制等現代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設備、資源等生産要素作用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力爭新培育産值超10億元企業2戶、超5億元企業5戶、超億元企業10戶。鼓勵企業加大資訊化在生産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經營管理等領域的深化應用、滲透和融合,加快形成大規模定制、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異地協同研製等新型工業生産模式,打造數字化工廠2個以上。

全力培育品牌。實施“品牌強企”戰略,重點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比較優勢、擁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智慧財産權、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工業品牌,力爭創建四川名牌産品1個以上。加大商標培育力度,落實好創牌獎勵激勵政策,力爭新註冊工業商標20件,創建省著名商標2件、市知名商標2件。支援企業以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以及國內知名品牌産品執行標準為參照,開展標準對標行動,力爭現有企業參與地方及以上標準制定1項以上。

提升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研發投入,支援企業建立技術中心、産品檢測中心,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打造産業聯盟和“産學研”平臺,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在企業轉化。力爭新申報專利200項、省部級科技成果鑒定3件,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個,創建高新技術企業5戶、省級實驗室1個、省級技術中心2個、市級技術中心2個。

五是突出開放合作,增強發展後勁

開展借智借力。圍繞主導産業,爭取一批專業科研院所落戶鄰水,建立完善“研發—試驗—測試—産業化”一條龍體系。聘請清華大學機械學院、重慶市經信委、重慶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等單位專家擔任工業發展顧問,為工業經濟發展問診把脈。出臺更優惠的獎補政策,鼓勵專家引進企業、科研項目落戶鄰水。

深化區域合作。以“兩地四方”融合發展為切入點,主動承接重慶産業轉移,實質性推動與渝北區合作共建高灘園區,全年引進重慶項目30個以上。進一步加強與國內製造業發達地區和德國、南韓等製造業發達國家合作,力爭在産業發展、技術交流、項目引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年引進外資企業2戶以上,力爭現有企業設立海外分支機構2個以上,外貿出口實現2億美元。

實施精準招商。健全重大招商項目快速反應及決策機制,圍繞“三新”産業、軍民融合、高端裝備製造等産業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充實重慶、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招商力量,常年駐點招商。大力開展以商招商、委託招商,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招商”等模式,全年引進工業項目6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0個,到位資金40億元以上。

六是突出安全環保,守住發展底線

強化安全生産。壓緊壓實企業安全生産主體責任,紮實開展安全生産大檢查、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打非治違、重點時段和節假日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定期開展教育培訓、應急演練,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生産意識、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生産事故。

強化環境保護。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落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全力做好大氣、水、土壤“三大戰役”經信行業環保和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引導企業提標升級環保處理設施,推動水、氣、固體等污染物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降低廠界環境噪聲、振動以及污染物排放,嚴密防範環境風險,確保不發生環保責任事故。

推進綠色發展。樹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引導企業建立集資源、能源、環境、安全、職業衛生為一體的綠色管理體系,將綠色管理貫穿于企業研發、設計、生産、服務全過程。加快高能耗企業節能改造,力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控制在中省市下達的指標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産能工作,關閉煤炭企業4戶,化解煤炭産能30萬噸以上。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