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新秀 王蕾:從課堂上的“表演者”到“旁觀者”

四年前剛入職的數學老師王蕾,也曾因為“用力過猛”,在教學上走了不少彎路。

“我把每堂課的環節都設置得非常精美,甚至卡著分鐘數在推進知識點。”這樣一堂精心設計的課,卻得到教研員“把學生像牽牛一樣拽著往前拉”的評價,當時的她,仿佛被一盆冷水澆得透心涼。

那段時間裏,愛面子、不服輸的她,經常為工作不得法而焦慮。學校領導發現這個情況後,主動聯繫,為她在校內、校外各找了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師傅”。在聽了師傅們的現場課後,王蕾的疑惑反而更深了,“為什麼她們的課,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學生在講,老師站在旁邊,好像什麼都沒做?”

師傅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了她兩個問題。“小學階段的數學,到底要培養孩子什麼能力?”、“小學生需要一個表演型的老師,純粹灌給他們知識嗎?”,這兩個問題讓王蕾醐醍灌頂。





“是呀,數學對小朋友來説,是知道1+2=3這個結果重要,還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後,自己能清晰表達出為什麼等於3的理由重要?”“邏輯思維是數學版塊最重要的能力,可是我的課卻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王蕾説,“心裏沒底的人,才巴不得一節課的流程完全按照自己預設的軌道進行。而把講臺交給學生,自己站在一旁的老師,看似什麼都沒做,其實全程都都在仔細聆聽學生闡述理由,判斷其中有無邏輯問題,還要為了不被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新奇問題難住,事先預設很多種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這才是小學數學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原來真正有底氣,才能遊刃有餘,把控全局。”如今,在王蕾的課堂上,她也學會了站在一旁,用眼神、微笑鼓勵孩子錶達,在他們偶爾“卡殼”時給予小小提醒;學會了給家長佈置“作業”,輔導孩子時,一定要讓孩子對每道題的答案,給出解答理由。遇到有實在弄不清邏輯關係的時候,就用手機錄下來,發到班級群裏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必須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才能把無序、不成體系的思維方式矯正梳理過來。”終於,王蕾找到了屬於她的“入門鑰匙”。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