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軍士長李曉曉(左四)帶領連隊技術骨幹學習新型排爆裝備。

新鮮血液帶來“化學反應”

闖關的過程並不順利。

兩位專業骨幹竟然同時遭遇職業生涯“滑鐵盧”。連隊將所有技術骨幹組織到一起,進行復盤分析。

會議室裏,氣氛有些沉悶。直性子的李曉曉率先打破沉默:“就是裝藥量不夠,下次我裝2倍!”

“現代戰爭打的是技術,用好巧勁才能事半功倍。不能一味地‘水多加面、面多加水’。”連長丁昆否決了這個想法。

“這次只是根柱子,戰場上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哪有那麼多炸藥浪費?”一級上士吳文才補充道。李曉曉一下語塞了。

李俊偉始終沉默,不斷在紙上畫著曲折的電路圖。一天過去,李曉曉和李俊偉提出的方法和思路都站不住腳。

晚點名後,指導員汪新找到連長丁昆:“以前什麼都講經驗,現在打仗,更多時候是靠分析和計算。”一番討論後,兩人決定讓擁有專業知識的新鮮血液,加入老兵們的攻關中。

連隊學習室,李曉曉正被滿紙的結構受力分析和參數計算困擾。上等兵馬俊森對他説:“李班長,我大學時學過這些,讓我看看圖吧。”李曉曉心裏帶著些懷疑,一旁的汪新勸道:“讓他看看吧。你們可以結個對子,試著一起解決問題。”

“班長,這個受力分析好像畫錯了,少了一組力。”看了一會兒簡圖,馬俊森篤定地説。李曉曉有些不好意思,承認道:“受力分析我上高中就沒學明白,後來在部隊自學大專課程,也沒有這方面知識……”

聽取馬俊森的建議後,新一次實爆作業,李曉曉根據重新設計的點位,對目標梁柱進行打孔、裝藥。僅一次爆破,梁柱就按照預定方向倒下,甚至進行了一場漂亮的“空中解體”。

另一頭,李俊偉還在電腦上自學電路,不斷代入“定時炸彈”的電路進行研究。丁昆將保障組的大學生士兵岑裏一帶了進來:“曉曉那邊攻關挺順利,我特地把小岑找過來,你們也成立個小組吧。”

“這就是稍微複雜些的組合電路。”岑裏一仔細觀察“定時炸彈”,很快就繪製出電路簡圖。

“李班長你看,畫完電路圖就能看出來,這幾條線産生了繼電器原理。根據這點反向推斷,只要剪斷這根綠線,就能讓整個爆炸裝置斷電。”拿起根據考核還原的“定時炸彈”,岑裏一果斷剪斷其中一根線,“嘀嘀”的倒計時聲戛然而止。

曾為他人出題、製作過許許多多“簡易爆炸裝置”的李俊偉,不由對這名年輕的大學生士兵刮目相看。新鮮血液的注入、新老組合的搭配,産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我軍武器裝備技術日新月異、知識密度不斷提升、體系越來越複雜,很多原理都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對於不同的技術問題,老兵和新兵、‘師傅’和‘徒弟’也要根據課題互換身份。”在一次教育中,汪新的一番話,觸動了許多官兵。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