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攻關組合”轉型突圍

■徐梓淇

龍虎榜上,這個月的“最佳攻關組合”還是李俊偉和李曉曉。

第81集團軍某旅爆破連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榜單——為了解決訓練難題,連隊以結對子的方式成立十幾個攻關組合。每個月,他們都會在龍虎榜上更新“最佳攻關組合”。

這個月,三級軍士長李俊偉、李曉曉推出的某訓練指導法一經應用,便受到連隊官兵好評。

李俊偉和李曉曉是同一年入伍的同鄉。李俊偉善於排爆,李曉曉善於爆破。兩人曾先後榮立二等功,是連隊有名的“雙子星”。

誰能想到,僅僅在一年多前,他們還在為各自負責的課目頭疼不已。

面對水下未爆彈處理和蛙人爆破專業的挑戰,李俊偉曾遇到瓶頸:如何讓兩個專業真正形成戰鬥力,把新質作戰力量落到實戰中。

面對結構爆破的新課題,李曉曉曾滿心困惑,對著各種專業資料挑燈夜戰,依然把握不了打孔方向和裝填藥量等關鍵因素。

飄揚的連旗上,“佛國山上的大功連”幾個大字,仿佛還在訴説連隊在抗美援朝戰火中的生死阻擊。進入新時代,該旅從支援保障單位向新型作戰力量轉型,連隊調整為爆破連。編制人數少了,使命任務卻更重了。

在面向戰場、面向聯合、面向體系轉型的腳步中,爆破連各專業要素加速融合。經過幾年摸索,爆破連官兵逐漸掌握專業技能、形成作戰能力,但總有新的技術和難關制約著戰鬥力向深向強發展。

“無論是排爆還是爆破,成功就是‘1’,失敗就是‘0’,沒有‘0.5’的僥倖。”連長丁昆説,對於一個連隊也如此:能打勝仗,戰鬥力就是“1”;完成不了任務,戰鬥力就是“0”。

“我們既要有敢於創新的勇氣,也要具備善於創新的能力。抓住細微之處更新專業理論,才能推動整體作戰能力升級。”一年多前,在連隊軍事訓練形勢分析會上,丁昆産生了新想法。

激發官兵創新能動性、發揮“1+1>2”的團隊效應——攻關組合模式的出現,為爆破連帶來新的可能性。像李俊偉、李曉曉一樣的“排爆+爆破”組合相繼涌現,他們從不同的專業角度出發,破解訓練中遇到的種種難題。

“以前訓練中發現問題,我們通常求助上級部門,有些裝備問題甚至只能等廠家來解決。現在,訓練和管理中遇到疑難雜症,攻關組合紛紛‘競標’破解難題。連隊裏常常能見到經驗老到的技術骨幹找大學生士兵請教理論知識,年輕戰士也願意提出自己的見解,每個人的智慧都活躍了起來。”丁昆也沒想到,“攻關組合”能有這麼大的能量。

面對新挑戰,爆破連精準抓住實戰化需求,發掘官兵的集體智慧。如今,攻關組合模式帶來一系列連鎖效應,官兵們的“智慧當量”正在不斷轉化成連隊的戰鬥力。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