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冰冷外殼下 燃燒著熾熱的心

望海洋

我是一名“軍工人”,工作與國家的尖端武器裝備有著密切的聯繫。父親是一名人民解放軍,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便對軍人充滿了崇拜與敬意,與此同時,也對武器裝備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學三年級時,父母第一次帶我去軍事博物館,當我看到偉岸的坦克、帥氣的戰機和高聳的導彈走出圖畫書的世界,陳列在我的面前時,我瞬間感受到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震顫。

然而,隨著我對軍事裝備知識的了解,年幼時初入軍博的那分激動,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憂國之情。不論是國內出版的軍事刊物,還是我自行蒐羅的網路資料,都傳遞著一個令我不安的訊號——我國的軍事裝備,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太遠了。而在與父親的交流之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作為一名解放軍軍官所具有的使命感與緊迫感。我立下志向,一定要親身參與製造世界頂尖級的武器裝備。

立下志向的那年,我觀看了2009年天安門廣場的國慶大閱兵,希冀著有朝一日,能讓國慶閱兵上的武器裝備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頂尖。不久之後,我順利考取了大學的相關專業,由此開啟了真正的軍工生涯。畢業季求職時,當同學們紛紛拿著自己的簡歷,尋找光鮮體面、薪酬優渥的工作時,我堅定地走進了現在這個規模不大、薪水不高,但卻早已在我的“調研”中被鎖定為“目標”的軍工單位。因為它能夠讓我直接接觸到令我魂牽夢縈的武器裝備,同時也能給我一個研究和改進這些裝備的機會。

説來也是一種緣分,見習期滿之後,我在單位被分配到的第一個大型工作項目,便是對即將參加201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的部分裝備進行檢測與維護。當我摸著檢測對象那冰冷而堅固的外殼時,心卻在熾烈地燃燒——這不僅是因為我實現了當年的夢想,也是因為雙手觸及的檢測對象,與10年前我在電視上看到的同類裝備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些大國重器,凝聚著東方崛起的夢想,傾注著那些和我朝夕相處前輩們的心血。雖然檢測和維護已經確保萬無一失,閱兵當天,我還是攥緊了雙拳緊緊盯著電視螢幕上出現的每一種裝備。與2009年相比,我的自豪依然,那份憂思也仍在心底激勵著我,但是,親自檢測最新裝備的寶貴經歷,使得強而有力的自信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就算我國軍工産業與世界頂尖水準仍有差距,但這個差距卻在以極快的速度縮小,而在未來,我們的中國必將能夠創造新的奇跡。

不知不覺中,4年又過去了,又一次國慶大閱兵將要如期而至。我的工作還一如從前——時間對搞研發的人而言,流逝得似乎總是比常人模糊、緩慢。因為研發本身就是“十年磨一劍”的“慢功夫”。當人們為那些出自我們同行之手的“大國重器”歡呼喝彩時,我深知其背後藏著多少常人看不到,也沒必要看到的不易與艱辛。作為祖國的“鑄劍者”,我們不必為人群的歡呼而躁動,也不必為一時沒能拿出成果而氣餒。對特定的武器裝備而言,有些改進可能是只有專業人士和“軍迷”才會注意到的細節,但在我們的心裏,卻已經有足夠結實的分量。

因為部署變化,今年我所在的單位不再承擔閱兵裝備的檢測維護工作,但我也不難過——這意味著另一個單位裏,我的同行們在繼續著守護“大國重器”的任務,那些和曾經的我有著類似心境的年輕人,將有機會體會和當年的我一樣的激動人心時刻。當那些經我們這些“軍工人”之手檢測的裝備,在70年大慶那天經過天安門廣場時,我知道我們一定會心跳加速,手掌發汗。因為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那些武器裝備威風的外形,更是其鋼鐵外殼裏包裹的熾熱靈魂。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