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商務部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介紹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情況。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從廣交會到進博會——中國對外開放再譜新樂章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何欣榮、王攀、周蕊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倒計時一週之際。商務部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宣佈這一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將於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

10月20日,義大利萊奧納多直升機公司AW189直升機飛抵上海,將作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的展品,入駐智慧及高端裝備展區。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進博會開幕前一天,恰逢第124屆廣交會閉幕。

時光接續,歷史交匯。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從側重擴大出口到更加注重進口,兩個國際性展會見證了中國外貿發展的歷史變遷,譜寫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精彩樂章。

  圖為第124屆廣交會現場(10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外貿之變見證中國開放“接力”

10月底,廣交會進口展區,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全球風扇業務代理商史蒂芬還在忙著接待一波又一波的客戶。一個多星期後,這家公司還將出現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

廣交會結束,進博會啟幕,世界正見證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接力”。

採購商在第124屆廣交會上採購自行車等産品(10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創辦于1957年的廣交會,原名“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2007年正式改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被認為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縮影和標誌。

“那時國內很多代工企業,只要搭上出口的‘快車’就不愁發展,廣交會就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平臺。”浙江余姚西摩電器有限公司總裁董越君回憶起1995年第一次參展經歷,感觸頗深。

作為首批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參加廣交會的私營企業,23年後的今天,西摩電器成了廣交會的“常客”,但從其身上已找不到當年“代工企業”的影子。這家力推自主品牌的企業,如今在國際市場上已小有名氣。

採購商在第124屆廣交會第二期上洽談花飾價格(10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從最初的單向出口交易平臺到進出口雙向平臺,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從“賣全球”到“買全球”,被稱為中國對外貿易“晴雨錶”和“風向標”的廣交會,見證了中國外貿的跨越式發展——

從1978年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到2013年達到4.16萬億美元,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從1978年到2017年,初級産品佔出口比重從53%下降到5.2%,工業製成品佔出口比重由47%上升到94.8%;

從深耕美、歐、日等傳統市場,到加大對拉美、非洲、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貿易朋友圈不斷擴大……

  第124屆廣交會第二期上的聖誕飾品類商品(10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向世界宣佈:將於2018年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未來5年,中國商品進口規模預計達8萬億美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説,從廣交會的側重出口到進博會的更加注重進口,既是我國高品質發展和産業升級的內在需要,也是我國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推進貿易更加平衡發展的必然要求。

這是上海虹橋世界中心內的進口商品展示廳,這裡將成為進博會“6天+365天”展示交易平臺的一部分(9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