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經驗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從橫向看,科技實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從縱向看,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國家創新體系逐步健全,開始進入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進程中,科技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保障作用,也積累了寶貴經驗。除了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與大力支援、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牽引和有力支撐,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戰略引領,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需求,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科技與經濟“兩張皮”是長期制約我國發展的痼疾。40年來,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始終是科技體制改革最鮮明的戰略取向,是貫穿改革全過程的一條紅線。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加速推動科技與經濟的關係從“面向、依靠、服務”到“融合、支撐、引領”的歷史性轉變。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01年的39%左右提高到2017年的57.5%,從科技強到産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聯動迴圈正在形成。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著力突破影響創新發展的瓶頸制約。長期以來,我國科技體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科技投入不足,市場作用發揮不夠;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薄弱;創新評價激勵機制不健全;等等。正是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改革為科技創新打破束縛、掃清障礙、釋放潛能、注入動力,我國才走進“科學的春天”,進而邁向創新驅動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人是科學技術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40年來,科技體制改革一直圍繞人才這個根本要素持續發力。從打破封閉僵化的體制束縛到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合作的人才體系,從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到改革科技獎勵和分類評價制度,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宏大人才隊伍和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動創新局面。

堅持與時俱進,健全國家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是國家科技事業和創新能力的基石。1997年,中科院向黨中央提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議。隨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被納入國家“十五”計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健全國家創新體系作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在國家層面對創新體系進行統籌組織、管理和調控,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遵循規律,把市場經濟規律和科學技術發展規律有機結合起來。科技體制改革旨在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配置資源、組織開展研究與創新,努力滿足市場需求。同時,科技體制改革也必須遵循科學技術發展規律。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實行研究所分類改革,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等,都是遵循科學技術發展規律的改革舉措。實踐表明,不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科技體制就會缺乏活力;而偏離科學技術發展規律,改革也不可能取得成效。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科技體制改革才能行穩致遠。

堅持開放合作,在融入全球創新網路中深化改革。科技領域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領域之一,日益擴大的國際交流合作使我國科學家迅速跟上國際科技發展前沿、了解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同時,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對外開放,也為科技體制改革注入了強大動力。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積極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戰略路徑。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