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學習是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成的“金鑰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並身體力行的重要習慣。
本集《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為重點,闡發“為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基於“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籍和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等方面,闡發“學什麼”的問題;第三部分,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為重點,闡發“怎麼學”的問題。
整體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同學們,歡迎你們!
前兩年有一句網路流行語,年輕的朋友們都會特別地熟悉,叫“主要看氣質”。那什麼樣的氣質是最好的氣質呢?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坡有一句詩很有名,“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説一個人飽讀詩書,那麼他的才華、他的氣質就會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這個人就會與眾不同。
蘇東坡的這句詩,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少場合多次引用過,而總書記本人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一個最好的代言人。他非常重視學習,也非常重視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今天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就是“學習”,關於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哪些重要的論述?這些論述當中又有哪些精彩的用典?我們通過解讀一起來學習領會他深刻的思想觀點。
好,現在讓我們掌聲歡迎今天的思想解讀人、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老師。
思想解讀人徐川:
大家好!
讀書學習是習近平總書記這麼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習慣,他説:“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常説“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總書記引用過多次,而他本人信手拈來的很多經典名言也正是對於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可以説,學習既是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把鑰匙,也是解讀總書記個人魅力的最好觀測角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讀書學習,總的來説涵蓋三個方面的大問題:為何學?學什麼和怎麼學?
那麼在這三個問題當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為何學”的問題。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總書記是怎麼説的。
第一段落
微視頻一:
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古人説:“學如弓弩,才如箭鏃。”是學問的根基就好比是弓弩,才能就好比是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年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年青春搏擊的能量。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聽到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是在2013年5月4號,他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的時候講的。在五四青年節的這一天,面對著各界的優秀青年代表,總書記著重談的還是青年為什麼要重視學習,為什麼要勤奮學習。在這段話裏有一處用典,八個字,“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八個字典出何處?它有什麼樣的含義?又講了怎樣的一種辯證思維呢?現在讓我們歡迎今天的經典釋義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經典釋義人蒙曼:
大家好!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句話出自於清朝的文學家袁枚寫的《續詩品·尚識》。其實就是一個講怎麼樣寫詩的作品。《尚識》其實講的就是才、學、識三者之間的關係。如果比較完整地表達的話,就是“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什麼意思呢?説學問就像弓一樣,是發力的,才華像什麼呢?才華像箭頭一樣,是刺穿的。有了這個弓,再有了箭,是不是就能射中靶子啊?還不行,還必須有方向。方向是什麼呢?方向就是見識,有了見識做引領,再有弓發力,然後再有箭去穿刺,這樣才能夠一舉中的,射中目標。所以用一句話表達的話,那就是見識做引領,學識做底蘊,才氣做鋒芒。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主要是引用了前半句,就是講才和學的關係。才和學的關係,在中國古代可是一對很重要的關係,好多人都對這個事情有過討論,不光是寫詩的袁枚,像寫歷史的,唐朝著名的歷史學家劉知幾也曾經講過才和學之間的關係。
他是怎麼説的呢?他講,説有學無才,就好比家有良田百頃,但是你不會種,不會經營,那最後也打不了糧食,發不了財。有才無學像什麼呢?有才無學就像你空有一個木匠手藝,但是手頭既沒有木頭,又沒有斧子,你最後也不能夠建成一座房子。所以就是説,才和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缺一不可。
我們年輕人是很容易看重才氣的,而且有可能就養成輕狂的才子氣了,坐不住冷板凳,不喜歡踏踏實實地積累。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光有才氣是成不了大事的。舉一個例子,同學們都學過當年王安石寫的那個名篇叫作《傷仲永》對吧?仲永五歲成詩,那絕對是有才華的,可以説就是一個小天才。但是,他爸爸太迷信天才了,不肯讓他唸書,不肯讓他學習,不能追加他的學養,那最後仲永的天才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才華漸漸萎縮,長大之後,只能“泯然眾人矣”。
舉一個相反的例子,李白。李白號稱什麼?“謫仙人”對不對?“謫仙人”那更是天才,這個天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李白可是扎紮實實念過書的。念什麼書呢?他自己講,“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在扎紮實實唸書的基礎上,再輔之以縱橫的天才,那才能做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個就是才和學完美的結合。
回到袁枚這個比喻上來,袁枚説,才華是箭鏃,箭鏃很尖銳、很鋒芒,大家很容易重視到它的力量。但是一定要記住,一個箭究竟能夠射多遠,取決於什麼?不僅僅取決於箭頭的銳度,更要取決於弓的強度。只有挽得一張強弓,這個箭才能夠越射越遠。
我們中國古人講,“人非生而知之者”,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天才。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應該努力學習、終身學習,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把學習作為責任,把學習作為生活態度,把學習作為精神追求。這樣,我們壯麗的人生才能夠有深厚的學養來保駕護航。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教授的講解。
剛剛蒙曼老師給我們談到了才與學的關係,我們必須要承認,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我們那個“箭鏃”沒有那麼鋒利,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地讓這個“弓弩”變得更有力量,這樣箭出去也會非常有力。就像武俠小説裏那些內力深厚的高手一樣,可以飛花摘葉,可以重劍無鋒。
這方面總書記還有一些精彩的論述,我們繼續請徐川老師給大家做講解。
思想解讀人徐川:
關於為什麼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提到過四句話,為我們解讀為什麼要學習、掌握學習的意義提供了四個維度。他説,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這四個維度層次豐富,角度也很全面,其中“文明傳承之途、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是從宏觀的層面,也就是從人類文明、國家、政黨這些角度進行解讀。而“人生成長之梯”則是從個人角度進行的解讀。我們首先來重點看一看如何理解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到過現代人才學中的一個理論,叫“蓄電池理論”,意思就是説,現代的人才當中,一輩子只充一次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必須要做一塊高效能的蓄電池,不間斷地、持續地充電,才能夠不間斷地、持續地釋放能量。
梁家河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就講一件事。
1969年初,梁家河迎來了15名來自北京的知青,梁家河的村民熱情地去幫著這些知青拿行李、抬東西。村裏有個後生平時就比較精明,在幫著知青抬東西的時候,專門挑了一件看起來比較小的棕色的箱子,結果,在路上還是慢慢地落到了後面。在中間歇息的時候,他特意地抬了一下別人扛的大箱子,結果發現,遠遠沒有自己的那個沉,這時候才後悔上了當。當時還跟別人嘀咕,説這北京知青的箱子裏裝的是不是金銀財寶啊?現在我們知道了,箱子裏不是金銀財寶,卻是無價之寶,那是滿滿一箱子的書,而這個箱子的主人正是當時不滿16歲的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