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便利又戕害,手機成為一把“雙刃劍”

家庭教育捉襟見肘,鄉村文化生活供給體系不健全,網路不良資訊便乘虛而入。湖北恩施市沙地鄉楠木園村的80多名小學生幾乎全是留守兒童,相當一部分人酷愛手遊,缺乏有效管束。一名12歲的學生週末每天至少玩12個小時手機。

“從一些打架和偷竊的案件看,手機遊戲和視頻中的相關暴力、犯罪等內容,對青少年行為影響較大。”恩施州建始縣公安局高坪派出所所長匡萬濤告訴記者。

“2017年,一名城鄉接合部在校女初中生通過智慧手機上的社交軟體,認識了社會青年併發展到線下見面,最後受到性侵害。”江西南昌市新建區檢察院刑事檢務三部檢察官助理陳晴説,案件調查過程中,辦案人員發現在該女生的同學中,通過手機交友早戀的不在少數。她們甚至會攀比交友數量,而對危險性認識幾乎為零。

據新建區檢察院介紹,近年來,來自城鄉接合部的鄉村青少年漸成涉違法犯罪案件主體,網路不良文化接觸和法律知識缺失,以及精神生活貧乏是主因。河南青少年犯罪研究會通過對省內2000名未成年犯罪進行調查後發現,7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與接觸網路不良資訊有關。

為農村青少年提供更優質的精神文化生活環境

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必須共同承擔起責任,為農村青少年的成長提供更優質、更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環境。

一是多方聯動,培養“智慧父母”。“孩子身上深深印著家庭文化的影子,培養‘智慧父母’,對農村來説任重而道遠。”江西省玉山縣雙明鎮中心小學校長周延芳説。她與淄博市張店區第五中學校長程明華共同建議,通過組建學習小組、興趣小組等方式,對家長進行培訓。如果學生父母長期外出務工,應加強聯結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智慧校園平臺建設,在這個平臺上充分發揮各方的監管作用,共同做好鄉村青少年的文化供給工作。

二是構建系統性的鄉村文化生活供給體系。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高韋莊鎮高劉莊專職主任苗秋菊、陜西省西安市教育學會原會長許建國等人認為,應多管齊下,從基礎設施建設配置、文娛活動組織動員、專業人才培養使用等方面入手,構建系統性的鄉村文化生活供給體系。

向波、山東省淄博市皇鎮文化站站長高蘭義等人認為,應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公益組織、熱心人士的作用,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成立公益活動團隊乃至青少年協會,利用假期多開展一些活動。

河南省開封市杏花營小學校長張紅艷、江西省玉山縣雙明鎮下喻村黨支部書記王樟貴等人建議,應讓家風教育和鄉風傳承進村入戶,讓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三是讓手機從網遊“玩具”回歸為學習“工具”。國家電網湖北來鳳縣供電公司駐該縣舊司鎮龍橋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譚學吉等人建議,可以研發一些針對農村青少年的網路文化産品,以滿足他們娛樂、學習和成長的需要。騰訊互娛市場總監羅施賢認為,應開展試點,推動功能遊戲在農村地區的使用。(記者 譚元斌 雙瑞 閆祥嶺 秦宏 楊一苗)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