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濱海新區刀刃向內打出深化改革“組合拳”:功能區“七變五”,進一步推動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錯位發展。與此同時,天津開發區經濟職能與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職能分離,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泰達街道行使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職權。

“改革既有效推動開發區增肌減脂、輕裝上陣,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又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提升社會治理水準。” 濱海新區副區長兼泰達街道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張國盛説。

改到深處是利益。2018年新年剛過,天津開發區和天津港保稅區的幹部再次面臨新考驗:處級幹部全員就地起立、對號競聘上崗,能進能出,能上能下。

“這裡沒有官。説起來我是管委會副主任,其實就是全天候服務員,手機一天響到晚,隔三岔五就往北京跑。”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是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橋頭堡,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續光介紹,管委會弱化行政級別概念,園區管理充分自主。僅今年頭9個月,園區就新增註冊企業415家。

落戶濱海20年,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從7個人兩間房,發展到國際高端市場佔有率穩居全球鋰電行業前列,客戶遍及蘋果、三星、LG、一汽。“這些年,濱海新區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讓企業放手、放心、放活發展,我們就是深化改革的受益者。”力神董事長秦興才感慨。

“如果把濱海新區比作一輛汽車,體制機制就是發動機,只有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才能確保發動機馬力更強、動力更足。”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濱海新區區長楊茂榮説。

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建繁榮宜居智慧城

廢棄礦坑變身碧波漣漣的靜湖公園,鹼廠舊址拔起靚麗現代的文化中心,能連無線網路的智慧公交站,可以“刷臉”結賬的無人超市……10年深耕,中新天津生態城長成中國首個綠色發展綜合示範區,成為濱海新區形象代言人。

“來我新家看看!”在北京中關村打拼10多年的王勝彪,將研發留在北京,加速器放到天津,把家從北京海淀搬到了濱海新區。

30多年來,濱海一直在變。業態提升、生態刷新的背後,是發展觀、政績觀的深刻轉換。

“要著力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三個著力”的重要要求。

2017年底,濱海新區確立建設繁榮宜居智慧新城的目標,將其細化為12個指標,同時實施協同發展深化、産業聚焦升級、深化改革攻堅、開放環境創優、城市品質提升、民生福祉增進等六大行動,滿懷信心迎向高品質發展。

迎向高品質,就要舍得面子,舍得時間,舍得投入,拼品質、拼效益、拼結構、拼綠色。“以前統計結果一齣來,大家搶著問GDP增速是多少,現在呢,首先關心經濟品質怎麼樣。”從事統計工作20年的濱海新區統計局副局長楊永茂印象尤深。

告別高速度,不等於不要發展。濱海新區提出發展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慧經濟,闖出新常態下新舊動能迭代更替、接續轉換的新路徑。

傢具廠就該人聲鼎沸、鋸末橫飛?美克美家新廠房內,上料、加工、下料,統統由機器人完成,工人只要掃描一下物料上的跟單,就可自動調出加工程式,原本4個人的活,現在一個人就幹了。“預計到2020年,濱海新區智慧製造核心産業規模將達5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實現産值2000億元。” 濱海新區科工委負責人介紹。

從34年前34平方公里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如今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萬的現代化宜居新城,濱海一直都在改。

“濱海新區將堅守改革開放先行區的第一定位,牢牢把握改革開放創新這個根和魂,以深化改革激發動力,以擴大開放煥發活力,以持續創新挖掘潛力,用改革回應民生期待,在高品質發展上闖出一條新路來。”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張玉卓説。(本報記者 胡果 朱虹 靳博 龔相娟)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