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中國價值
 

[晉江篇]敢為天下先 愛拼才會贏——“晉江經驗”啟示錄(   / 5 )

發佈時間:2018-09-27 16:18:38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劉亢 等  |  責任編輯:盧小凡
分享:

從“晉江經驗”到“泉州現象”:沿海帶動山區、先富帶動後富、一域帶動全局

晉江在泉州,經驗共創造。

令人感奮的是,“晉江經驗”不僅與時俱進持續創新發展,在空間上更是走出一縣範圍,成為影響更為廣泛的實踐參照和思想資源。

近水樓臺先得月,泉州市成為“晉江經驗”的首要實踐者和推行者,因為縣域經濟繁榮、産業特色鮮明、民企名企眾多而被譽為“泉州現象”。

在一年一度的中國(晉江)國際鞋業暨國際體育産業博覽會上,來自印度的客商在安踏展位前留影(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石獅的服裝,德化的陶瓷,南安的水暖衛浴,惠安的石雕、建築,安溪的茶葉、藤鐵工藝……多年來,“晉江經驗”經由福建省、泉州市持續推動的縣域經濟發展、山海協作等戰略,通過産業鏈分工、産供銷合作等,迅速向周邊縣域擴散,産業集群形成了“一縣為主、多縣分佈、成龍配套”的格局。

近年來,針對傳統製造業資源約束趨緊、同質化競爭、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泉州市從“數控一代”入手、從産業生態圈入手、從金融生態入手,推進傳統産能“全流程優化、全鏈條協同、全要素整合”,打造搬不走的優勢和行業領先的競爭力。

走進恒安集團新型生活用品智慧化生産基地,看不到一般工廠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的設備從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引進,總投資超過1億美元。生産智慧化以後,次品率從原來的3%降到1%,而用工人數卻大大減少。用工最多的包裝環節,過去20人現在只需要5人,倉儲環節使用機器運貨搬貨,已經基本不需要搬運工。

福建海峽石墨烯産業技術研究院、晉華積體電路産業園、中科生物植物工廠……近年來,泉州以結構調整、産業提升“兩條腿”走路,不僅“靠自己的骨頭長肉”,還致力“外源引進”,妥善“處理好發展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的關係,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傳統産業的關係”,統籌重大生産力佈局,走出了産業低端的困境。

康濤説,泉州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推動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絕不是把實體經濟搞虛了、搞少了,而是要引導廣大企業家堅守實業初心,追求更大夢想,敢於向新興産業領域跨越,敢於與世界一流企業競高低,敢於擔當服務社會責任,把企業發展、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

從小企業、輕工業為主,加快邁向大企業、現代集群;從鄉村工業化、重點鎮、中心鎮到城市大規模擴容、美麗鄉村建設和實施“城市雙修”國家試點……泉州的綜合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經濟總量連續19年保持福建省首位;同時,“晉江經驗”加快複製推廣,全市有 5個縣域進入全國百強縣。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海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存在差距。作為福建縣域經濟領頭羊,晉江始終堅持走沿海帶動山區、先富帶動後富的共同發展之路。

走進位於閩西山區的晉江(長汀)工業園區,一排排現代化廠房鱗次櫛比,運貨車輛往來不息。這片規劃面積1.5萬畝的園區6年前掛牌,由晉江提供資金、技術、招商資源支援,重點發展高端紡織、農副産品深加工。目前,園區共落戶企業25家,其中億元以上規模企業7家,吸納3000多人穩定就業,其中貧困戶326人。

長汀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福建省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 2012年,福建省確定晉江與長汀對口幫扶,在項目、資源、機制上加大對接、深度融合。長汀先後派出2批16名幹部赴晉江學習取經;在2017年福建縣(市)經濟實力榜單中,晉江繼續位居十強之首,而長汀則躋身十佳之列。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經濟的競相迸發,地方優勢産業的成長壯大,為泉州和福建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而在山海協作、對口幫扶、精準扶貧等一系列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引下,“晉江經驗”這一寶貴財富也不斷開枝散葉,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留下更多足跡。

2007年,晉江商人陳德啟花15分鐘做出決定,用2億元簽下寧夏賀蘭山東麓的10萬畝戈壁灘。10多年來,他先後斥資16億元在一片不毛之地上種下500多萬棵葡萄樹,讓5萬多畝荒灘得到開發,幫助3000多名當地群眾實現就業。

晉江人素有急公好義、樂善好施的傳統。在富起來以後,這種傳統進一步發揚光大,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社會事業發展,晉江人留下了眾多扶危濟困、熱心奉獻的榜樣。

24年前,晉江順應企業家和群眾呼聲,通過多方努力爭取,獲批建設晉江機場。面對資金急缺的情況,晉江企業發出捐款倡議書,短短半年多時間,上億元捐款從市裏、國內、海外匯聚而來……晉江機場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捐獻比重最高的機場。

16年前,全國首家縣級慈善總會——晉江市慈善總會成立。截至今年4月底,該會已累計募集善款達到30.22億元,投入善款16.2億元用於各類慈善工程,以及定向投入衛生、教育、養老等領域,受助困難群眾近17萬人次。“不比財富比捐款、不比闊氣比名氣”在晉江企業家群體中蔚然成風。

“人口多、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稟賦不佔優、靠自己的骨頭長肉、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晉江市委組織部部長吳忠劉感慨地説, “小晉江”與“大中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晉江經驗”成于晉江,也完全可為其他地方學習、借鑒。

<  1  2  3  4  5  >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