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中國價值
 

[晉江篇]敢為天下先 愛拼才會贏——“晉江經驗”啟示錄(   / 5 )

發佈時間:2018-09-27 16:18:38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劉亢 等  |  責任編輯:盧小凡
分享:

從“高産窮縣”到“全國十強”:小縣城擁抱大時代,草根經濟韌性生長

晉江,一座因改革開放迎來新生和巨變的閩南縣城。

2001年,晉江全市生産總值突破300億元,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總量翻了七番之多,平均三年翻一番,等於每三年就在已有的基礎上再造一個晉江,實現了從“高産窮縣”到“福建第一”“全國十強”的驚人跨越。一時間,“晉江速度”“晉江奇跡”在福建省乃至全國範圍內備受矚目。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晉江經驗”的總結,正是對於晉江特色道路與發展規律的尋根溯源。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始終高度關注晉江發展,6年中7次深入晉江,進基層、下企業、訪農村。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撰文總結晉江發展成就和實踐探索,提出了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個關係”為核心內涵的“晉江經驗”:

——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生産力為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方向,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經濟,始終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始終堅持以誠信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始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

——處理好有形通道和無形通道的關係,處理好發展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的關係,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傳統産業的關係,處理好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係,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係。

通過廣泛深入的調研,放眼國內外改革發展大勢,探究獨特的閩南地理人文環境,把握政府、市場與企業多方關係,“晉江經驗”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縣域樣本晉江發展的時代性、規律性和典型性。

晉江,地處福建泉州,三面環海。

囿於人多地少、海防前線的縣情,加上計劃經濟體制束縛,改革開放前,晉江還是遠近聞名的“高産窮縣”,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每人平均收入都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相當一部分人連溫飽都不可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宛如一聲春雷,讓神州大地江河解凍、萬物復蘇,晉江奇跡由此播下了種子。

深受短缺經濟之苦,又背靠海外華僑資源,彼時的晉江,一大批有志氣、有拼勁、肯吃苦的農村“能人”懷著擺脫貧困的初始夢想,毅然決然“洗腳上田”、勇闖新路,晉江迎來了草根工業崛起。

出生於1935年的勁霸男裝創始人洪肇明,家裏有10個兄弟姐妹,直到30歲還沒成婚,一大家子人擠在4間破木板房裏。人多地少資源貧乏,長期擔任村支書的洪肇明看得明白:只有經商辦企業才能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讓洪肇明“做夢都不敢想”的是,變化竟如此天翻地覆:放下鋤頭拿起裁剪刀,把家裏門板卸下來當第一張“裁床”,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勁霸公司已經擁有了1萬多平方米的廠房、300多名工人,固定資産超過1000萬元。

祖籍晉江青陽鎮蓮嶼村的華僑莊垂賢,當年是菲律賓的“鐵索大王”。深感於鄉親們日子艱難,老莊每次返鄉都要辦一件善事:在路邊支上幾口大鍋,燉上紅燒肉,煮好白米飯,凡是路過鄉親都可以放開肚皮吃個飽。

老鄉們吃得開心,老莊卻覺得心酸:幾頓飽飯只解一時之饑,發家致富還須長遠之計。1984年,由莊垂賢投資的“晉江青陽蓮嶼華僑塑膠廠”掛牌成立,成為晉江第一批“三資”企業。而僅僅10年之後,晉江“三資”企業接近千家,總産值超過80億元。

回望來路,品味蹚過的種種“風風雨雨”,更見思變之迫切、改革之勇毅。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晉江就出臺了“五個允許”:允許群眾集資辦企業、允許雇工、允許股金分紅、允許隨行就市、允許供銷人員按供銷額提取業務費,點燃了鄉村工業化的“星星之火”。

在全國最大的運動鞋産業集群所在地陳埭鎮,鎮裏的會議室至今陳列著一面錦旗,1984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上書七個大字“鄉鎮企業一枝花”。其時,陳埭工農業年産值就超過億元,成為全省首個億元鄉鎮。

發展前行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1985年, “晉江假藥案”震驚全國,起步不久、勢頭正高的晉江民營企業面臨嚴峻考驗,遍佈全國各地的晉江“産銷大軍”一時間連住店都成問題。

痛定思痛,重新出發。晉江人由此樹立“誠信是金、誠信是命”的信條,以超前的眼光提出“品質立市”和“品牌立市”戰略,整合“小、散、亂、雜”的草根業態,在追求市場做大的同時堅持品質做好、企業做強、品牌打響。

一路先行的晉江總是比別人更早觸及矛盾,更早碰到難關,也總是勇於闖關,一往無前。

正如閩南當地俗語所言,“貧瘠的土地可能長不好莊稼,但卻能長出金子。”改革開放以來,晉江始終是泉州、福建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縣域之一。

晉江的特色發展之路是什麼?上世紀90年代,學界專家總結了著名的“晉江模式”——以市場經濟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而放眼全國,當“晉江模式”開始嶄露頭角,珠三角、蘇南、溫州等地,也都在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工業化道路。

實踐是思想之源,思想之光指引實踐。

工程機械在福建晉江陸地港將集裝箱裝車(2017年7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從日新月異的“晉江速度”到“三為主、一共同”的“晉江模式”,再到“六個始終堅持、正確處理好五個關係”的“晉江經驗”,既立足晉江看晉江,更跳出晉江看晉江;既總結過往成敗得失,更把握未來發展方向;既指明晉江發展的先導和指導意義,更激勵晉江發展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2017年,晉江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81.5億元,一縣佔到了福建全省經濟總量1/16左右。從百億元級企業到千億元級産業集群;從製造基地走向品牌之都、體育之城……“晉江經驗”提出以來的16年裏,晉江“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生産力為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方向”,縣域經濟實力持續位居“全省第一”和“全國十強”,成為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典範、中小城市建設的樣板。

福建泉州市委書記康濤説,“晉江經驗”充分體現了辯證法的精髓,“六個始終堅持”的重要啟示,體現了對當年改革開放大時代與泉州、福建率先發展意志相結合的戰略把握,“正確處理好五個關係”的重要論斷,指明瞭後發趕超地區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戰略轉型的陽關大道。

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説,一路走來我們深深感到,“晉江經驗”是推動晉江持續發展的行動指南和致勝法寶,指引著晉江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  1  2  3  4  5  >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