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的時代,總有這樣一群人,迎難而上、百折不撓?因為偉大的事業,激揚他們的鬥志,如蒼茫大地堅韌無比
16年前,李雲生放棄自辦的省內第一家駕校,揣著四五十萬元積蓄回鄉種樹。
李雲生所在的山西右玉縣距離毛烏素沙漠不足一百公里,漫天黃沙填滿了幾代人的記憶,也左右著馬頭山村的命運。
有人不信命。黨員幹部帶頭上了山,發動大家植樹造林。他們就像耐旱抗寒的小白楊,“風裏來、沙裏去”。
可是,年復一年,家門口的馬頭山依舊滿目枯黃。全村人都搬下山去,只有李雲生留下來,承包山頭,植樹造林。
樹苗的成活率只有三到五成,“種樹比養娃還難”。李雲生一家不僅賠光了家産,還四處舉債。
“會好的,生態環境好了,啥都好了。”面對家人的責難,他依然癡心不改。
十年,一個人,一座山,好幾百萬株樹種活了!
是搬離一座荒山,還是種下一片青山?是向貧瘠的土地低頭,還是向貧困的堡壘宣戰?
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時代,在三大攻堅戰的主戰場,還有很多像李雲生這樣的共産黨員,以生命去攻克艱難堡壘,用熱血去澆築偉大事業。
大涼山,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這裡的美姑縣九口鄉四峨吉村,海拔3100米。
2015年,25歲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審計局幹部蔣富安,受命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新婚第4天,他就返回四峨吉村。
3米寬的山路四五公里長,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蔣富安每天晨起上山、摸黑下山。
一年不到,蔣富安走爛了三雙鞋,村裏實現了移民搬遷、一村一幼、通水通電。然而他卻因過度勞累猝然離世,年僅26歲。
送別時,鄉親們悲痛地喊著他的名字:“你不是説好今後有了娃娃,也要送到村裏幼兒園讀書嗎?你怎麼連個娃都沒留下就走了?”
2013至2016年間,120多名共産黨員以身殉職在反貧困鬥爭的特殊戰場。
生命雖然消逝,後人會繼續他們未竟的事業;貧困終會遠去,大地將銘記他們偉大的精神。
“中國共産黨是胸懷偉大理想的革命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曲青山説,在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途上,還有很多必須跨過的“婁山關”“臘子口”,缺失了革命精神,我們黨就擔負不起這個使命,無法完成既定的歷史任務。
失敗了,再來!這種材料不行,再試另一種!
為了研究海洋科考使用的物探繩纜,青島海麗雅集團制繩技師徐連龍曾把自己關進40多攝氏度高溫、80分貝噪音的實驗室,整整3個月!
200個廠家、40余種原材料,吃就將就幾口,睡就支個行軍床……中國繩纜終於告別了長期依賴進口的時代!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進入水中,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最後一潛(2017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蛟龍號’一次次成功下潛,我真的很自豪,雖然很少人知道,那根起到關鍵作用的繩纜是我們做的。”徐連龍説。
這就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共産黨人!在任何困難和挑戰面前,他們都義無反顧、百折不撓。
競聘上崗,機構精簡,一年多前,包鋼上百名機關幹部一夜失去“身份”……
此時,擺在這個老牌國企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市場“嚴冬”。
高品質發展已成為新時代要求,是守著産能過剩的老路,捱一天算一天?還是拓一條轉型升級的新路,置之死地而後生?
輾轉無眠幾個通宵後,董事長魏栓師對同事們説:“革命戰爭年代,共産黨員要衝鋒陷陣、英勇獻身;現在,我們依然要勇於革命,革自己的命。”
2016年8月,服役56年的功勳2號高爐拆除,不少面臨轉崗的老職工都跑來拍照留念。魏栓師也來了,他緊緊握住他們的手……
“堅韌不拔、超越自我,是我們包鋼人60年來骨子裏從未消失的精神,我在心裏向他們致敬。”
逆境突圍,浴火重生。短短兩年間,包鋼一舉扭虧,並大力實施以稀土為重心的戰略轉型,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稀土企業,逐步實現鋼鐵與稀土雙翼齊飛。
沒有極限挑戰,哪有一舉登頂?沒有九死一生,怎能看到無限風光?
再回首這段驚心動魄的歲月,魏栓師笑了,笑得爽朗、無畏、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