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的民族,總有這樣一群人,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因為心底無私天地寬,千千萬萬個平凡普通的共産黨人挺起堅實脊梁,如綿延群山巍峨聳立
浙江嘉善,富庶水鄉,是全國唯一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天然的優勢、政策的支援,曾讓這裡的人們安於現狀。
然而,城市建設老舊、環境問題突出、經濟結構老化……這些隱藏的問題與危機卻步步逼近、日益凸顯。
“100天以後,還大家一個清新整潔的嘉善。”2016年春,女縣委書記許晴向省委立下軍令狀。
在全縣黨員幹部動員大會上,這個戴著金絲眼鏡的女幹部,鏗鏘有力地擂響戰鼓:“我是班長,也是第一責任人,如果完不成任務,甘願摘掉烏紗帽!”
企業徵遷、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100個日日夜夜,嘉善縣各個鄉鎮紛紛挂起了一張張作戰圖、時間表。
球鞋、草帽、T恤、休閒褲……經常搞突擊檢查的許晴混在人群中。她一張嘴就點到要害,弄得下面的幹部不敢有半點懈怠。
這是浙江省嘉善縣幹窯鎮的新涇港河道(4月21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有一次,幹窯鎮修關帝廟橋,許晴又一次“無約而至”。忙活大半天,才有人發現她正站在幾個大型水泥罐中間,向工人們了解著情況。鎮幹部想留她吃頓盒飯,她卻揮揮手,匆忙趕去下一個工地了。
如今的嘉善,舊貌換新顏,老百姓豎起大拇指。
一場實打實的自我革命,鍛造一支響噹噹的鐵軍。
一群敢擔當的共産黨人,無愧新時代賦予的使命。
當戰爭的硝煙早已消散,苦難的歷史漸行漸遠,中國共産黨人仍在思考——
在迎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的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該有怎樣的擔當?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的今天,時代的答卷人應有怎樣的作為?
“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産黨先進優秀的看家法寶、攻堅克難的力量源泉、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勝利的政治優勢!”贛南師範大學中國共産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邱小雲説,“在迎接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忘記了使命,缺少了擔當,是不行的!”
翻看北京西城區廣外街道辦主任王書廣的2017年履職報告,一組數字格外引人注目:拆違2000多處近10萬平方米,封堵開墻打洞680多處,治理店外佔道經營200多處,三項全區第一。
在這位有著30年黨齡的退伍軍人看來,治理超大城市中心區域的臟亂差,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巡街串巷,夜以繼日,把一個有斷頭路、臭水溝的老舊小區變成今天的城中花園,王書廣和同事們整整用了5年。
問他:搞拆遷得罪人,遭人打擊報復,怎麼辦?
“怕什麼?!”老王眼一瞪,“沒有好的環境好的章法,這個國家和這個城市不會有什麼進步!”
這就是中國共産黨人,他們把國家的大事、百姓的小事扛在肩上,卻把個人的安危與得失看得很輕。
“我是共産黨員,我不來其他護士更不敢來。”2005年,廣西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成立首個艾滋病科,護士長杜麗群帶頭走進這個特殊科室。
一名晚期患者皮膚潰爛、惡臭連連,有護士忍不住,捂著嘴往外跑。杜麗群卻含著微笑,為患者清創消毒、擦洗腐肉,一幹就是兩個小時。
13年過去,她用“妙手”護理過上萬名艾滋病人,用“心的陽光”阻擋了社會不和諧的陰霾。
那些堅毅咬緊的牙關,那些義無反顧的眼神,那些負重前行的背影……中國共産黨人擔當有為的精神底色,映照在黨旗上,印刻在民心中。
向西,向西,再向西!
18年前,從河北保定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且末縣,行程1200多公里,剛剛大學畢業的李桂芝坐了56個小時的火車和整整一天的汽車。
一望無盡的荒漠、曬到乾裂的鹽鹼灘、全然陌生的語言……始料未及的支教生活,把夢想擊得粉碎。
擦乾紅腫的雙眼,為了渴盼知識的孩子們,李桂芝留了下來。
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李桂芝仿佛沙漠紅柳,把自己的根紮在了新疆。她不僅榮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還屢獲“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號。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李桂芝早已把青春的誓言化作一生的承諾。
還有多少無言的忠誠、無聲的讚歌?
在海拔最高的國門哨卡,在大漠深處的巡道站臺,在懸崖峭壁的馬班郵路,一個個優秀的共産黨員,默默無聞地盡責、奉獻,構築起一組組偉岸雕塑,佇立在新時代的精神高地。
為什麼中國共産黨人,在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壯闊歷程中,始終頂天立地、砥柱中流?因為他們永不懈怠的奮鬥精神,如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輝耀蒼穹
日出東方,當第一縷晨曦播灑在伶仃洋上,55公里長的港珠澳大橋,宛如一道跨海長虹,躍出海面、雄偉壯觀。
這項“超級工程”的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和“大橋”打了一輩子交道,港珠澳大橋無疑是他40年職業生涯中“最難的挑戰”。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深埋沉管隧道,由33節180米長的沉管對接而成。每節沉管重達8萬噸,在海底深處對接,誤差只能是幾釐米,相當於將一艘艘航空母艦連接起來。
這是外國對華封鎖的技術。到國外考察沉管設備時,外方只允許他們在幾百米外“匆匆看一眼”;洽談安裝合作時,外方竟開出1億多歐元的高價,且僅僅提供諮詢。
面對中國的施工方案,一家外國公司的高管聳了聳肩,不屑地説:“看來,我只能給你們唱祈禱歌了。”
從0到1,是千百次的論證和試驗。林鳴和同事們不退縮、不放棄:“核心技術買不回也求不來,我們中國人必須靠自己!”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在辦公室工作(2015年9月30日攝)。新華社發
2013年5月2日,第一節沉管下海了!
第一次對接,未達到精度要求。
第二次對接,仍未達到精度要求。
70個小時過去了,施工人員的生理、心理接近極限,大家的意見出現尖銳分歧。
“不能繞過去,必須闖過去!”林鳴和同事們反覆論證,決定最後一搏。
2013年5月6日上午10時,不眠不休96個小時後,世界最大的沉管圓滿完成了與西人工島的“海底初吻”。
那一刻,大家緊緊擁抱,淚水和著汗水,在陽光下肆意流淌。
幾年來,他們沒有叫過苦、喊過累,更沒有泄過氣,認過輸。有人幾年不回家,孩子不肯叫爸爸;有人曬脫了形,爹媽都認不出……
“如果每個人、每個行業都去實現一個夢想,我們的祖國將變得無比強大!”正在籌備港珠澳大橋通車的林鳴笑了。
這幸福而驕傲的笑容,標記著不懈的奮鬥、時代的榮光。
幾千公里外的大慶油田,鐵人王進喜留在照片上的笑容常常鼓舞著修井107隊的年輕隊員。這個“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人,是他們的偶像。
2010年12月的一個夜晚,一口油井發生漏氣事故,井口直接噴射30米火焰,一旦波及附近油罐,後果不堪設想。
肆虐的火舌張開血盆大口,隊員們義無反顧,直衝向前。
40個小時之後,閥門關上。
“107,好樣的!”此時,結冰的油污幾乎封凍了隊員們的嘴唇。
偉大的事業縱然有千難萬險,也阻擋不了奮鬥者豪邁的腳步。在廣袤的中國大地,正是無數這樣的英雄,用他們的奮鬥,托起祖國的騰飛。
乘坐新能源通勤車,穿過一片片麥田,就是雄安新區的市民服務中心。這座現代化的銀灰色建築群,拔地而起,格外醒目。
為了中心的建設,“80後”小夥兒黃斌不知在簡易棚屋中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
漸漸,黃斌發現自己和女兒的關係“不好了”。每次視頻通話,沒聊幾句孩子就哭了……
中心落成那一天,他把妻子女兒從天津請來參觀。看見做講解員的爸爸,女兒又哭著撲進他的懷裏。
望著窗外的麥浪滾滾,黃斌和同來的第一批建設者常常相互調侃:“兄弟,你還能在這兒挺幾年?”
不約而同,他們都續簽了合同,做好了為新區奮鬥下一個五年的準備。
“建設雄安是千年大計。”黃斌説,“真正能存續千年的,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精神,而我們每個人,不過是這新區建設道路上的一粒砂,雖然渺小,卻很驕傲。”
近一個世紀以前,魯迅先生曾説: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83年前,身陷囹圄的方志敏在受難前,曾用熾熱的情感寫下:“如果我還能存活,我生命的每一天是為了可愛的中國;如果我即將離去,我流血的地方會開出聖潔的花朵。”
黨的十九大後,嘉興南湖邊的紅船日均接受一萬人次的瞻仰——新黨員宣誓,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言,也有年逾九旬的老幹部,把瞻仰紅船當作“最後一個心願”……
尋夢追夢,滄海桑田。當中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呼喚革命精神。
闖關奪隘,山水迢迢。當中華民族踏上實現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不懈奮鬥。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趕考路上,新時代的中國共産黨人風華正茂、豪情滿懷。(記者:吳晶、姜瀟、榮啟涵、王卓倫、張曉松、謝良、周文林、陳煒偉、朱基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