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

“共用護士”:患者情況不適合到府服務可拒絕

去年年底,從事護士工作已經有13年的李芳(化名)決定從當時供職的醫院離開,成為一名全職的“共用護士”。

“有時候家裏有事想請假,但如果科室比較忙的話,很可能請不下來。”在李芳看來,醫院裏的工作雖然更穩定也更有保障一些,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靈活,而在平臺上接單,時間更自由。

目前,李芳每天少的時候有三四單,多的時候五六單。“單純看收入的話,平臺上比在醫院掙錢多一些,但是每天要往外面跑,有時候一個單子,地鐵加公交得兩個小時才能趕到患者家裏。”

李芳表示,用戶在平臺選擇下單的時候,需要上傳處方照片和藥物照片,隨後平臺會對用戶上傳的照片進行第一步的評估,而護士在接單以後,還需要親自和患者溝通,如果發現患者的情況不適合到府服務,也可以選擇拒絕。到患者家裏後,也要看患者本身是否配合工作。

“我會提前把潛在的問題考慮到,比如病人的處方是一定會看的,如果有頭孢之類的高危藥,也會看患者是否近期做過皮試,如果我感覺不太放心,一般會和患者溝通,拒絕服務,畢竟醫療這東西,不管在醫院還是在平臺,都是安全第一。”李芳説。

至於有患者擔心平台下單,護士的資質是否有保障,李芳介紹,護士在平臺搶單以後,用戶是可以在平臺上查看到護士資質的,此外,護士到府服務時也會攜帶相關證件。“我們在平臺上註冊以後,會進行培訓,要通過考核才可以接單。平時也會去總部參加一些專業培訓,比如腫瘤患者的家庭護理之類的。”

在平臺工作大半年的李芳,接觸到了很多的患者家庭,在她看來,大部分家庭,對護士的到府服務還是持支援態度的,“比如家裏有長期臥床的老人,需要插尿管或者胃管的,家屬帶著去醫院,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尤其家裏沒有電梯的,上下樓很累,還有時間成本,所以我們到府服務還是比較省心的。”

■ 追訪

北京放開護士多點執業 平臺需有醫療機構“背書”

就護士到府提供醫療服務,新京報記者聯繫了北京市衛計委醫政處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放開醫生多點執業的同時,對護士執業地點的限制也趨於放開,目前北京實行的是備案制,護士如要進行多點執業,提前在網上進行備案就行,手續簡單,無需相關部門審批,因此從法律上來説,護士的多點執業在北京是合法的。

不過,放開多點執業並不意味著市場上“共用護士”的商業行為可以有恃無恐。“護士多點執業的前提是身後要有醫療機構作為支撐。”該負責人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到府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大,市場上出現醫護到家這類的APP在情理之中,但是這些APP的背後如果沒有護理院、醫院等提供支撐與保障,而僅僅只有一家商業公司,那麼出現紛爭後,傾向於判斷其違反法律。

“最大的問題不是護士多點執業的行為,而是事後監管和糾紛處理。”北京市衛計委醫政處相關負責人坦言,到府醫療服務伴隨一定風險,不是所有的醫療操作都適合在家中進行,要兼顧便利性與安全性,因此專業醫療機構的管理不可或缺。而一旦出現了醫療事故與糾紛,這些專業醫療機構也要站出來承擔責任,這些都是普通公司無法做到的。

(記者 劉經宇 戴軒)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