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共用護士”平臺要求預約時提供就醫證明,但記者提供虛假資料也能通過審核。 手機截圖
身體不適的時候,足不出戶只需通過APP下單預約,護士即可到家進行打針、輸液等醫護服務……最近一段時間,“共用護士”越來越受關注,但在這一新的便捷服務背後,護士和患者雙方權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又該如何劃分責任,成為關注焦點。
近日,新京報記者體驗發現,在一些“共用護士”平臺,填寫虛假個人資訊和處方、藥品資料也可預約護士,存在安全漏洞和隱患。就此國家衛健委表示,將結合各地探索開展“共用護士”的做法經驗,引導其規範發展。
虛假資訊填訂單 通過平臺審核
近日,新京報記者下載了一個市面上使用率較高的APP,通過手機短信驗證碼便可完成賬號註冊。而在個人資料界面,即使不提供頭像、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等資訊,也不影響註冊。
在該平臺上,護士到府輸液服務價格是每次169元,打針為每次139元,此外還提供導尿、留置胃管、靜脈採血、普通換藥以及部分醫療器械出售服務。
記者隨機選擇了輸液服務準備下單,根據提示,除需填寫家庭地址、患者姓名、身份證號、病況描寫等內容外,還要上傳處方和藥品照片,才可進行預約。不過記者體驗發現,在患者資訊一欄,只需要填寫一個正常的身份資訊即可,記者隨機填寫了一個非本人的身份證號碼,也通過了審核。至於處方和藥品照片,也只是上傳了網路圖片,並且處方一頁字跡非常模糊。
上傳過照片以後,再繳納過相關費用便可開始預約,十幾分鐘後,平臺提示記者的訂單已通過評估審核,並很快被一名護士接單,此時點擊該護士的個人資訊,可以查看到對方的相關資質。
該平臺一名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在該平臺註冊的醫護人員,最少需要三年以上工作經驗,並在註冊時提供相關資質證明才可完成註冊。當護士進行到府服務時,平臺還會為患者提供一份“意外保險”,如果在到府服務過程中,發生意外,則需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具體判斷意外原因,隨後進行處理。
而關於記者質疑用戶在平臺上下單時,如填寫虛假資訊是否會對護士産生潛在危險時,對方表示“我們平臺會對用戶的資訊進行核實,通過核實以後才會讓護士進行搶單。”
國家衛健委:總結經驗規範引導
“將結合各地探索開展‘共用護士’的做法經驗,引導其規範發展。”針對“共用護士”國家衛健委6月2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部分有條件的省市探索開展“共用護士”到府服務,解決了老年人和行動不便患者就醫難的問題,給老百姓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為護理服務進入家庭進行了探索。
國家衛健委介紹,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需求,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深化醫改的大局中,2017年,確定了北京市、天津市、廣東省作為護士區域化註冊試點地區,積極開展護士區域化註冊試點工作,進一步促進優質護理資源下沉,加強基層護理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國家衛健委表示,下一步,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推進分級診療和持續深化醫改工作,逐步修訂完善護士執業管理相關政策。同時,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結合各地探索開展“共用護士”的做法經驗,引導規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