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國土資源部人事司司長許大純説:“比如説某市,城鄉建設規劃它是80平方公里,給它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用地,城市規劃建成區只有60平方公里,這不就‘打架’了嗎?這個就協調起來很難。這些問題,就是多年想解決沒有解決的事。”
在這一輪黨和政府的機構改革中,自然資源部是整合了8個部門和單位相關職能的新部委,是黨中央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性規劃重疊、部門職責交叉重復等問題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林堅説:“這是一個重構的過程。自然資源部成立以後,在我個人的理解,它體現了大資源、大國土、大規劃、大治理。關鍵點還是落在大治理上。在保護中開發,保護優先這個順應自然,這些基本的理念存在。”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認為:“這一次還有一個目標導向,我們是兩個目標,一個是當下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第二個,政府治理、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的角度,為下一步治理體系的結構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邊組建邊開展工作的自然資源部規劃司承擔的“多規合一”的職責,將直接體現從源頭管控,保護優先的發展理念。
【釋放機構改革潛力 讓百姓享受到紅利】
自上而下的理念轉變,正是這一輪深化黨和政府的機構改革,實現從物理疊加到化學反應的一個具體表現。這樣的化學反應在這兩個多月中,已經體現在很多部門推進和落實機構改革的過程中。
按照中央部署的“不立不破,先立後破”的原則,雖然所有涉及改革的部門“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的方案還在制定和審批的過程中,很多涉及改革的部門和人員已經按照計劃職能開展工作。這種果斷的執行力讓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潛力逐步釋放,不少百姓已經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紅利。
4月20日,機構改革後的新海關總署正式亮相,全國306個對外開放口岸檢驗檢疫執法人員統一以海關名義對外開展工作,統一上崗、統一著海關制服、統一佩戴關銜。
在首都機場海關,記者遇到了一位需要開箱查驗的入境旅客。
首都機場海關旅檢處旅檢六科科長趙兆介紹:“原來,我們開箱之後發現旅客攜帶了食品,而不屬於當時海關的管理範疇,我們會要求旅客由檢疫部門去處理,檢疫部門會對他進行第二次開箱和第二次查驗,而現在檢疫部門劃入到了海關之後,我們可以共同開箱,對於旅客就是一次處置,這樣方便了旅客。”
這樣的關檢整合,為需要接受行李查驗的旅客節省了近50%的通關時間。不僅是旅檢,整合了檢驗檢疫職責和隊伍的新海關,對入境的快件、郵件的查驗,把原來的26個環節,簡化到現在的10個環節,對於快遞企業和熱衷海淘的人們這絕對是一大利好。
海關總署改革辦副主任黨英傑表示:“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一個英明決策,是應對實行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這樣一個重要的舉措,我們會進一步優化通關的流程,使企業和群眾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到更多的改革紅利。”
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貫穿于整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過程中,這是此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如何完成這個任務?首先中央成立了專門的協調小組負責指導、協調督促中央一級新機構的組建工作、統籌協調和研究解決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在協調小組領導下,對應成立了9個專項協調小組,分別牽頭統籌歸口領域改革工作。另一方面,圍繞進一步理清黨政關係,一些工作也正在推進。能夠看出,黨負有對重大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總體佈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的重要職責,此輪深化黨和政府的機構改革工作正在穩步、有序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