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塊分割、機構重疊、職責交叉等等這些導致行政和管理效能不高的問題是很多領域都存在的,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這一輪深化;黨和政府的機構改革,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的優化、協同、高效原則。不僅是組建應急管理部,這一輪深化黨和政府的機構改革涉及到的所有部門都在呼應這樣的現實之需。
在應急管理部,以部領導和相關司局為首的24小時在崗值班備勤制度已經建立,部內重特大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初步形成。包括消防、安全生産、救災、地質、地震、氣象、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在內的8個應急資訊系統已經接入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中心。
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中心尹燕福表示:“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現在實現的目標是1+1等於2,已經形成了一個合力,形成了一個拳頭,形成了一個整體。下一步會有這樣一個大的系統,我們正在規劃,正在組織研究論證國家的應急管理資訊網路體系,最後整個資訊的融合,會形成一種物理性到化學性的反應,就是1+1大於2的目標。”
【“物理拼裝”正在進行“化學反應”悄然發生】
機構重組,不應該只是物理上的重新拼裝,更要在人員融合、職能整合上真正發生“化學反應”。“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轉變和優化職責是關鍵”,兩個多月的時間,在涉及此輪改革的很多部門中,“物理拼裝”正在進行的同時,“化學反應”也在悄然發生。
5月16日,關於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的研討會在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召開。正在組建過程中的自然資源部規劃司邀請包括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等十個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共同討論編制《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緊接著,正式對外掛牌半個多月的自然資源部就接到了新任務——編制《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目標是由規劃引導,在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礎上,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這將是十九大之後第一個區域性體現“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也將是第一個從整體上體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國土空間規劃。
原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莊少勤説:“原來我們的權力部門化,與空間規劃有關的部門比較多,比如原來的國土資源部有土地利用規劃、有國土規劃,發改委有主體功能區規劃、住建部有城鄉規劃。光總體規劃,就有四種規劃存在著。”
由於部門不同,有時候還會出現規劃區不同,各説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