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久久為功的堅定意志——下大氣力建設生態文明,合力繪就綠色發展新圖景
昔日窘迫的橫坎頭村已改變了容顏,村裏錨定“紅色旅遊”和“綠色發展”兩個主色調,實現了快速發展:從當年負債45萬元到村級固定收入260余萬元,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7568元,被評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範村、全國文明村。
橫坎頭村的變遷如同一個縮影。
從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中,人們可以看到中國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關係的樣本,也看到了未來美麗中國的範例。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品質”,恢復和提升農村生態,讓農村的生態優勢變成農村發展的寶貴資本,才能書寫好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
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推進的15年間,經歷三個階段:
2003至2007年示範引領,1萬多個建制村推進道路硬化、衛生改廁、河溝清淤等;
2008至2012年整體推進,主抓畜禽糞便、化肥農藥等面源污染整治和農房改造;
2013年以來深化提升,攻堅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類、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
由淺入深,從點到面。隨著“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廣度和深度的拓展,“美麗鄉村”的內涵也不斷豐富。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再到美麗生活,“三美融合”帶給浙江鄉村勃勃生機,這也昭示建設生態文明、構建美麗中國也是一個系統、長期的過程。
堅定信心,在黨的領導下,用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江南4月,嶺上開遍映山紅的時節,浙江富陽萬市鎮何家村村主任李龍雲正在村裏“巡花”,一場“鄉村百花大會”打擂正酣,每家每戶都用鮮花裝點起鄉村庭院。
這裡發揮獨特的鮮花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城市遊客,讓美麗庭院變“美麗經濟”,目的是推進環境整治,打造美麗家園,帶動産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村有千百種,特色、風情各不同。堅持從村級經濟基礎、區位特徵、資源條件等實情出發規劃,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分類探索、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可看可學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廣大基層黨組織帶領黨員、群眾幹事創業,建成了一大批“生態村”“民俗村”“花園村”“文化村”,有效改善了農民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安吉的余村村口,一塊巨大的石碑上刻著的這10個大字,已經深深鐫刻在5600萬浙江兒女心中,並在神州大地呈現燎原之勢。
保持耐心,一張藍圖幹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
今年1月5日,一場意味深長的儀式在安吉舉行——安吉與山西右玉縣正式締結為友好縣。儘管相隔千里,但地理上的距離阻隔不了兩地的交流合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右玉縣森林覆蓋率由不到0.3%提高到54%,右玉縣二十任縣委書記展開綠色接力,從歷史上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如今的“綠洲”,以實際行動和成功實踐向世人展示了以“執政為民、尊重科學、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為核心的“右玉精神”;在新時代,安吉在爭當踐行新發展理論的樣板地、模範生中,建設中國最美縣域。
相互鏡鑒,攜手並進;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早在2003年4月9日,習近平第一次到湖州安吉調研時,就囑咐當地幹部:“生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決不能鬆懈,更不能反覆。”
“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2012年12月,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首赴外地考察時就諄諄告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赴各地考察調研,幾乎都有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深邃思考和明確要求,始終念茲在茲,持續推動。在內蒙古阿爾山林區、在雲南洱海、在青海察爾汗鹽湖、在黑龍江黑瞎子島,留下了他的身影……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穩紮穩打長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動中國的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緊貼民心,從群眾關注的實事入手,發動群眾合力推進——
衛生改廁,是一件民生小事,也是一件民生實事。
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在實施早期就把這件事作為一個重要著力點,而這項工程持續推進中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始終堅持群眾視角,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發動群眾、依靠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也一直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記挂在心上,多次提及。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將“廁所革命”推廣到廣大農村地區。得知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習近平強調,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
不僅是廁所難題,習近平總書記還關心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等等,這些都關乎美麗中國建設。
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最新進展中,鄉村普遍面臨的電線“蜘蛛網”難題也在有效破解,通過電線升級、架空線路梳理、“上改下”等方法,新建改造中低壓線路,實現強弱電規範有序,鄉村用電線路整潔美觀。
一條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將構建美麗中國進行到底,開啟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
“山水格局,綠野尋蹤;淺街深院,宜居宜商;雅居美廬,悠然自得;江南底蘊、休閒聖地。”
橫坎頭村黨委書記張志燦喜歡用美麗的字句,描述這個小村莊面向2035年的規劃目標,生態型、綠色田園風情、多種風貌體驗將成為這裡的突出特色,美的內涵也在不斷延展——科學規劃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
如今,橫坎頭家家種植的櫻桃挂滿了枝頭,前來採摘的人絡繹不絕,都市的人們徜徉在綠色中收穫愜意,當地村民也在綠色增收中收穫喜悅。
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於發展目標的表述增加了“美麗”二字,讓人眼前一亮。
將“美麗”二字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意味著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彰顯了中國共産黨人的遠見卓識和使命擔當。
放眼廣闊大地,跨越千山萬水——
東部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這場跨越15年的美麗接力,未來將不斷升級,到2020年50%以上縣(市、區)將力爭達到美麗鄉村示範縣標準;建成1萬個A級景區村莊,其中3A級景區村莊1000個。
……
十九大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美麗中國”建設引向深入,更多聚焦農村,十九大報告首提“鄉村振興戰略”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一號文件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進行了長遠佈局;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公佈,著力於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領域,將梯次推動鄉村山水林田路房整體改善……
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堅持不懈,紮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業污染源防治工作,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民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習近平反覆強調“美麗中國”建設必將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
“美麗中國”的背後彰顯的是大寫的“人民”,“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這片美麗將更加持久溫暖。
山巍巍,水潺潺,松青青。
橫坎頭村不遠的山脈上,蒼松挺立,雄姿英發,猶如凝視著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巨變。
70多年前,橫坎頭村是浙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中共浙東區委所在地。紅色基因不斷傳承,如今在村黨組織的帶領下,這裡的鄉親們正再接再厲,努力建成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記者何玲玲、張旭東、何雨欣、方問禹、王俊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