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中新網客戶端4月18日電(記者 吳濤)384400千米,是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0.004毫米,是亞洲最大射電望遠鏡的天線齒輪間隙的距離,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1/20粗細。
這兩個差距巨大的數字,由於“嫦娥落月”工程,被緊緊連在一起,而將它們連在一起的,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4所的高級鉗工夏立。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4所的高級鉗工夏立。中新網吳濤 攝
“手感”成就0.004毫米齒輪間隙
夏立1987年進入54所,至今已有近30年的鉗工工作經驗,他參與了許多國家重大工程中衛星天線的預研與裝配。其中最難忘的是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天馬望遠鏡)天線的裝配。
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名列全球第四、亞洲第一,這種大型射電望遠鏡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夏立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實現靈敏度高、指向精確等性能,望遠鏡天線的核心部件方位俯仰控制裝置的齒輪間隙要達到0.004毫米,這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粗細的1/20。
“這就非常考驗擰螺絲時的‘感覺’,手稍微重一點,會過緊;手的力量不夠,又達不到精度要求。”在反覆嘗試中,夏立憑著多年積累的手感,尋找到了那無法言説的“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