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引進來 錢包鼓起來

2月3日下午,村民冷祥芳還在喜德縣光明鎮新聯村邡達現代農業産業園的大棚裏忙活,一輛卡車停在大棚外,冷祥芳和工友們忙著將新培育的西瓜苗裝箱運走。

“我是今年剛到這裡打工的,以前跟著愛人在外面跑工地,太辛苦了。現在離家近,每天和鄰居結伴過來,有説有笑,掙得也不少。”冷祥芳説。

2016年4月開園至今,邡達現代農業産業園前後為近9000名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除了就近務工,村民們還以土地入股和出租兩種方式獲得收益。“土地入股,村民每年可以收到每畝地1000元的租金,還能拿到産業園利潤的10%作為分紅,去年每畝地分紅600元。”邡達現代農業産業園負責人高雲告訴記者。

涼山州貧困地區氣候惡劣、土地貧瘠,加之生産方式落後,廣種薄收、經營粗放,少數地方仍處於“靠天吃飯”“靠天養畜”狀態。為此,涼山州將産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預計到2020年,涼山州將建成林業産業基地2700萬畝,全州農民每人平均林果業面積達到6畝;建成馬鈴薯基地240萬畝、水果130萬畝、蔬菜130萬畝、中藥材19.5萬畝,年出欄優質草食畜390萬頭(只),全州農民農牧業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

2月4日上午,雪後初晴,趁著陽光明媚,越西縣東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偉在甜櫻桃種植基地忙個不停。“我們正在趕著建避雨大棚,有了大棚就不怕果子裂了。”聊到基地建設的初衷,曹偉十分感慨。“這是國企入涼産業扶貧的項目,我是一名黨員,深感自己是帶著責任和使命來到越西的。”曹偉告訴記者,公司計劃在5年內發展5萬畝甜櫻桃,實現産值5億元。

有了龍頭帶動,越西縣政府還免費提供種苗,縣農牧局提供種植技術,在一系列政策的帶動下,老百姓紛紛投入甜櫻桃種植中,預計每畝土地將實現1萬元收益。

産業富民,“造血”幫扶,脫貧奔小康的路子越來越多。

教育抓起來 希望多起來

為幫助彝區農村孩子過好“語言關”、養成“好習慣”,涼山州通過利用村支部活動室、閒置村小、彝家新寨活動場所等富餘公共資源,大力實施“一村一幼”計劃。截至2017年末,涼山州開辦村級幼教點3038個,開設班級3900個,招收幼兒11.64萬名,聘用上崗輔導員7629人。

越西縣大花鄉瓦爾村的幼教點設在村支部活動室裏。2月5日,10多名彝族小朋友穿戴整齊,端坐在小凳上,老師魏玲正在教他們背兒歌、做遊戲。“很多小朋友剛來的時候連普通話都不會説,衛生習慣也不太注意。我們通過‘小手拉大手’,先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衛生習慣,再慢慢改變家長們的觀念。”魏玲告訴記者。

“3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彝區的兒童尤其是女童入學率已經達到100%。2018年,我們計劃投入200萬元,改善289個村幼教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讓孩子們能在更好的環境裏上課!”越西縣教科局副局長劉正國告訴記者。

離開越西縣大花鄉瓦爾村的幼教點,記者來到了海拔2800米的喜德縣冕山鎮小山村,這裡是四川省首家農民夜校所在地。

“白天,村民們分散在田間地頭務農、放羊,很難聚在一起,晚上大家自發到夜校上課。首先,我們要把黨的好政策向學員們講明白、講透徹。其次,通過講解《農民夜校綜合實用教材》,不僅教大家學説普通話,還教村民學習養殖技術、政策法規。”小山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承雨説。

“2017年5月,夜校的老師帶著我到雅安學習怎麼經營農家樂,回村以後我就辦起了彝家樂,這還是村裏的第一家呢!”依託小山村的自然風光,村民陳寶瓊的彝家樂為遊客們做彝餐、提供住宿,已經掙了2萬多元。

老百姓需要什麼,農民夜校就安排講什麼,涼山州的3745所農民夜校真正成為了提升農民素質,促進農村産業發展,助農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涼山州已經減少貧困人口32萬餘人,減少貧困村954個。經濟日報記者 劉 暢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