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立春。記者來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南箐鎮南新村,一座座充滿民族特色的新居映入眼簾,平整的水泥村道蜿蜒至家家戶戶,一陣歡快的歌聲由遠及近。

在村民木苦伍來莫家,6名彝族婦女身著色彩鮮艷的彝族服飾,佩戴閃亮的銀飾,手拉手歡快地跳著彝族舞蹈。“2016年底,我們幾十戶村民一起從高山上搬進了新家。去年,我把自己的房子佈置成了民宿,靠接待自駕遊的客人,一共賺了7000多元。日子好,心情好,唱歌跳舞熱鬧熱鬧!”木苦伍來莫告訴記者。

南新村之變體現的是涼山州扶貧攻堅成效。如今的大涼山彝區,攻堅克難的熱度、民生巨變的溫度激勵著廣大幹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海拔降下來 新房建起來

2月3日上午,喜德縣紅莫鎮瓦西村的村民們三三兩兩背著裝滿年貨的背簍,從集市上回到家中。

“瓦西”在漢語裏的意思是“懸崖下”,村民們曾經居住在海拔2500米的高山上,下山的路程僅有3公里,卻要步行2個多小時,這樣的情況在涼山州比比皆是。為此,涼山州重點對居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高寒山區的30萬貧困群眾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

“這是我第一次住進帶衛生間的房子,衣服進衣櫃、煮飯有灶臺、吃飯有餐桌……”説起新房子,村民吉克阿來讚不絕口。

“土墻草頂壘空房,屋內混居豬和羊”曾是彝區住房的真實寫照,住上好房子是貧困群眾的強烈期盼。涼山州把住房安全作為貧困戶脫貧的重要標誌,突出安全、宜居、“微田園”,實施整村規劃、連片推進,目前累計206.2萬、43.9%的農村群眾入住新居。

“2017年年初,我們按照彝家新寨統徵統規統建的要求,集中為151戶精準扶貧戶建了輕鋼結構的新房,國家補貼7萬元建房資金,農戶只需要自籌2萬元左右。”越西縣扶貧移民工作局局長曲木伍牛一邊介紹一邊帶著記者走進了大花鄉大花村村民阿説五支莫的家。

“黨的政策瓦吉瓦(非常好)!現在住得好,吃得好,娃娃們都在外面打工,女兒上周還給我們老兩口寄了4000元錢呢。”阿説五支莫告訴記者,以前住在高山上的泥土房時,進屋就是一腳泥,一年四季必備雨靴。“現在雨靴都不曉得扔到哪去了,你看這臥室裏的床,客廳裏的桌椅都是村裏統一配好的。”對政府即將發放的取暖灶、桌椅、儲物櫃、碗櫃“四件套”和可以“二選一”的電視機、太陽能熱水器,阿説五支莫滿心期待。

曲木伍牛告訴記者,2017年大花鄉共在9個集中點建設彝家新寨6069套,2018年全村建房任務將全面完成並按照農旅結合的模式發展旅遊産業。

道路修好了,房子建好了,新的生活暖了人心。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