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創新——把支部建在系統或功能上。
在航母工程現場,一個引人注目的標誌是,各大系統、各道工序和各個關鍵崗位上都設有黨支部或黨小組,並根據工程進展動態調整,確保在關鍵工序有黨小組把關、關鍵崗位有黨員值。隨著工序的推進,進場黨支部的數量從最初成立時的14個增至目前30個。“三會一課”、中心組學習、考核評價……在航母黨委的推動下,各黨支部、黨小組的相關制度一個不落,組織生活嚴肅而規範。
方法創新——抓黨建從工作出發,抓工作從黨建入手。
找出28個大的風險點、有針對性地提出了168條解決措施,航母黨委一成立,便朝著工程項目要害處發力。事實上,在工程現場,黨的建設與工程建設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的場景比比皆是:“保係泊、保航海、保交船、創一流軍品工程”,“三保創一流”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亮身份、樹形象、當先鋒、作表率”,黨員承諾踐諾活動如火如荼;赴革命聖地延安開展黨性教育,把“延安精神”融入航母工程建設中……一系列透著航母特色的黨建活動,把最優秀的黨員、最強的戰鬥集體配置到係泊試驗一線,使每一個試驗項目都有黨員發揮標桿作用。如今,103個“共産黨員工程”漸次結項,127個“黨員示範崗”熠熠生輝。
黨建引領,讓航母工程團隊爆發最強戰力
每天清晨,大船集團三區碼頭,1000多名黨員都會在胸口佩戴一枚印有航母圖案的特製黨徽,上甲板、下艙室,開始一天緊張的工作。
“每天佩戴黨徽上艦已經是一種習慣,這會時刻提醒自己的第一身份:共産黨員。”甲板上寒風刺骨,但狹小艙室內,50多攝氏度的作業溫度卻是常態,軍工二部工程科黨支部書記李小剛汗如雨下,手上的活卻一刻未停。
偌大的航母,無數顆鉚釘。而一個個黨員,如同碩大甲板上的一顆顆鉚釘,拼接起一塊塊堅固的甲板,爆發出驚人的戰力。
今年4月的一個深夜,軍品二部工程科黨支部黨員周峰,仍在同航母工程各區域負責人商討出塢準備事宜。按要求,從船塢注水的那一刻起,一直到靠泊碼頭後的12小時,需對船上1500多個檢查點進行不間斷巡查。為此,周峰領著200多人的檢查小組,分兵把守,愣是四天四夜沒下船。與此同時,另一道重要工序也在動力系統負責人、黨員任煥帶領下緊鑼密鼓地開展。由於工序的特殊性,只能在晚上進行,常常是“披著星星上艦,迎著朝陽下船”。“大塢下,風大、地兒小,胖子都擠不進去,一個人堅持不了2小時。”提起那段“魔鬼歲月”,任煥直言“很值很驕傲”。4月2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首艘航母提前順利下水。舉國歡慶之時,他們只是匆匆扒了幾口盒飯,便繼續上崗。
事實上,在航母工程現場,大量的工位都是24小時全天候作業,換人不換崗。艉部十大鑄件,焊接要求極高,必須一次成功。在只能容納一人的狹小空間內,溫度高達50多攝氏度,需要連續作業。軍工部項目組第一黨支部精心挑選培訓了50多名精英焊工組成突擊隊,24小時倒班作業。最終,艉部十大鑄件順利地一次安裝到位。
劉建軍和宋振國,人稱“海爾兄弟”——同年出生、同年畢業、進了同一個單位。從國産航母建造的第一天起,他倆就一直輪流鉚在工程現場,3000多個艙室,倆人全跑遍,大大小小問題,解決了1800多條。為確保始終有一人在現場,他們甚至立下君子協定——“錯峰生娃”。“明年一定要帶老婆出去休假!”這樣的話,倆人説了5年,但一次也沒兌現。
“每一次抬頭仰望黨旗映照下的航母,我們都強烈地感到:沒有國之安,哪有民之樂?趕上新時代,有幸參與航母工程,是作為一名黨員的榮光。”與“海爾兄弟”一個支部的80後黨員李良才,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同樣是80後黨員,任悅來自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也是現場為數不多的女性。航母黨委成立後,她被納入電裝黨支部。“身在民企,能登上航母,一輩子可能就這麼一次機會。”任悅説,“在這裡,沒有人會計較、推諉,老黨員們用行動給我上了最珍貴的黨課。”航母工程現場,像任悅這樣的民營企業黨員,還有180名。
黨員就是榜樣,航母的黨旗分外紅。信念的感召、思想的昇華,讓一大批有志青年紛紛遞交入黨申請書,以至“一額難求”。以軍品二部工程科為例,每年具備發展黨員條件的生産骨幹多達20余人,工程科黨支部去年“不得不”只發展3名黨員。
下水、係泊、航海、交船,隨著國産航母建設走向深入,艦上將迎來新的施工建造高峰。
“黨的十九大對基層組織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為我們繼續破解航母工程難題指明瞭方向。”中船重工黨組主要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在航母工程全線掀起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以更強黨建激發最高戰力,助力中國航母實現從‘用起來’‘造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
(中船重工報崔歌參與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19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