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4日電 題:大國創新路 浦江謀新策——定位世界科創版圖的上海坐標

新華社記者陸文軍 周琳

這是屬於上海科技的高光時刻:第一架國産大飛機,第一台出口歐美的大型醫療設備,第一款用於智慧手機的人工智慧晶片。

這是考驗上海創新智慧的果敢探索:科技創新板正式開板,數據無條件按序向社會開放,首提“用人主體自主權”,在制度上開闢通道。

奮楫爭先,時不我待。上海,正以科創中心建設為載體,努力成為全球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産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全球創新人才交融、成果交易、資訊交換的重要樞紐地;創新資本、創新機構、創新平臺的重要集聚地,走出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

識局、佈局,策動源頭創新“決勝未來”

新階段醫藥行業面臨著原始創新的機遇與挑戰,激活創新源頭不可或缺;為了換回一架空客,我們不得不生産更多低端産品。

新晉院士、中科院藥物所所長蔣華良,國産大型客機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的這兩段話,映射了打通創新鏈和産業鏈的迫切需求和上海決心。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上海進入了科創新時代。

——著力重大科技設施、基礎性前瞻性科研,為科創提供發展的源泉。

全國1/3的1.1類新藥原創成果,超過1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新企業家,5.38萬名國內一流研發人才……張江正在不斷提升能級,全力向“科學城”進發。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是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舉措和核心任務。這裡,超強超短鐳射用戶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和功能成像平臺、上海光源線站工程等大科學裝置項目已經開工,李政道研究所、國際人類表型組創新中心等正在推進,能源、類腦智慧、奈米等大型科技行動計劃正在籌備。

浦東新區科經委主任唐石青説,建設國家科學中心,比拼的不僅是高技術産業,還有原創性基礎性研究成果。以大科學設施為支撐,開展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這是張江真正的“內核”。

——聚集高端産業、反哺實體經濟,讓科創擁有落地的根基。

“上海製造”曾在中國市場一枝獨秀,還遠銷東南亞和歐美市場。現在,擁有中國商飛、上汽、振華重工等的“上海製造”,正在以智慧姿態創造高光時刻。

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高端晶片、新型顯示等,一批打破國際壟斷的創新成果相繼涌現。今年1-8月,上海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8.3%,比去年提高6.7個百分點。

基於對比較優勢的把握,上海推動産生更多“行業標桿”“參天大樹”。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院長杜德斌説,傳統産業轉型加上科創動能,在這裡發揮疊加效應。

——提前佈局、優先規劃未來産業,讓科創輸出持久動力。

11月14日,上海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實施意見正式出臺,將圍繞“AI優先”這一科技創新“新引擎”發力。

“現在是人工智慧發展的窗口期,不抓緊,再過三五年就抓不住機會了。”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説,希望到2020年,人工智慧對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精細化治理的引領帶動效能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