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最高最好”

打造“中國樣本”

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國際最好水準,關鍵是找準真正的“最高最好”。上海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地區,都在為自己找標桿、尋參照,規劃藍圖,直至將自己也做成“國際標桿”。

浦東張江張衡路,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發生裝置。和友博士指著複雜的儀器如數家珍:上海光源釋放的光,亮度是普通X光的1000倍,相當於一個超級顯微鏡集群,能看清病毒的結構、材料的微觀構造和特性。“過去新藥研究,細胞受藥後是否有作用,沒法看清,科研人員很苦惱。現在過來一看,就清楚了,科研效率大大提高。已經有超過1.5萬人次的中國科學家到這裡做試驗啦!”

“對我來説,十九大報告很實在,也給了科技人員實現個人夢想的機遇。”和友靦腆地説,“我能在這個位列中國第一、進入世界第三代中能同步光源第一方陣的大科學裝置中工作,真是太幸運了!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進入國家戰略,我們成為世界級光子科學研究基地的夢想也會實現。”

中國商飛C919總裝車間,C919—102號正在做試飛前的系列準備。剛剛分享了中國第一架大飛機騰空飛行的喜悅,第二架大飛機又將起飛。至今,C919的訂單數量已經突破730架。試飛中心黨委副書記遲翔遠指著發動機介紹,C919使用的這臺發動機,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公司合作研發的最新一代LEAP發動機。當C919選定這臺發動機之後,同C919相對應的波音737MAX、空客320Neo型最新款的飛機,也都換裝了這款發動機,可以説是改變了當時幹線客機的發動機市場,也説明C919具有非常好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在東方路上的振華重工總部總控室裏,振華重工總裁黃慶豐正盯著大螢幕,遠在東海之畔的洋山港第四期碼頭上,一隻只集裝箱的位移清晰可見。這個世界最大的自動化碼頭,即將正式啟用。

1992年從港機起步的振華重工,最初的夢想是“世界上有碼頭的地方就有振華港機”。1998年起,振華提出“每年至少做一個世界第一”的目標,從未落空。現在,地球上所有港口的港機,有八成都姓“振華”。

等洋山港自動化碼頭啟用,“中國在這個領域當之無愧領跑世界!”黃慶豐説,“十九大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作出重大部署,並將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列為一項主要任務和重要舉措,我們‘一年一個世界第一’又有新的築夢空間了。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升港口水準的同時,振華也會更強更大,將由製造商逐步轉變為系統方案提供商。”

進入新時代,開啟進一步走向世界、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新征程,被定位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的上海,蔚然呈現昂揚壯闊的新氣象。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法賽路310號,上海自貿區國別(地區)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馬其頓的水果和蔬菜、保加利亞的玫瑰,琳瑯滿目。展示交易中心將中東歐16國的綠色農業、食品業、精細礦産等引入中國市場。這些國家的悠久歷史、獨特文化及豐富的旅遊資源,也搭車讓中國消費者共用。

“這不,十九大一閉幕,中心又與亞塞拜然簽約,整體引入其11家酒莊進入中心展示。”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勇説,“我們希望這是一扇窗,中國消費者推開它,可以看見世界;而國外的中小企業推開這扇窗,則可以看見整個中國。”

這樣的窗,在上海還有很多。

駕車駛出上海中心城區進入崇明島,車窗外的國際大都市景象便切換成了鄉野風光。這裡PM2.5平均濃度僅為35微克/立方米,是國際候鳥遷徙路線上一大重要驛站。

新安鎮黨委書記龔霞剛察看了中車集團承建的農戶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進度,又風風火火地去迎接來為海棠種植把脈的院士。小鎮書記雖沾鄉土氣,卻談笑有鴻儒,上海交大、同濟大學的大專家追著她叫“海棠書記”。“崇明也曾經村村冒煙。現在是一鎮一特色,一鎮一公園。我們鎮種滿了不同年代、不同品種的海棠,有集聚效應嘛!”

崇明區委書記唐海龍很自豪:“好空氣真能當飯吃。世界生態島是個很大的舞臺,讓國際高手都來競技!”看中這裡的生態,國際自行車、國際馬拉松的高等級賽事相繼落戶。崇明列入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試點,還被作為“生態島建設”典型案例,編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經濟教材,向全球42個島國推薦,“崇明樣本”對全球發展中國家探索區域轉型的生態發展模式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漠漠水田,白鷺紛飛。在崇明,鳥很幸福,人更幸福。“氣管都被這裡養嬌了!”説這話的是崇明香朵開心農場的工作人員毛淑芳,來自台灣。站在綠野平疇,看白墻黑瓦錯落,濕地細流潺潺,真仿佛走進了唐詩,走進了鄉愁……

建全球卓越城市

引國際人才爭棲

費林加想申請“中國綠卡”,一個重要原因是平臺、是事業。

2016年,費林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一年後的10月22日,就在中國召開黨的十九大期間,“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在華東理工大學成立,他出任外方主任。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徐匯區政府、華東理工還將聯合出資,為他定制實驗室,推動智慧材料基礎研究及其成果轉化。對此他很感動,用一個詞評價:“Fantastic!”(非常好)“我們要打造世界頂級實驗室,做出創新成果,也培養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吸引全球知名科學家加入我們團隊。”

更多的費林加故事還在繼續。10月底,“上海吳孟超國際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合科技創新中心”落戶嘉定,將聯合醫學領域的諾獎得主,發起精準醫療的攻關,特別是免疫細胞治療的創新。

各路精英正在向上海集聚。

納賢路,張江國際創新港。這個創客空間吸引了創業企業270多家,“掌櫃”的是個叫盛夏的姑娘,“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微軟、英特爾、博世等知名公司的大咖們,高管和投資人,都是我的貴客。”

大咖們挑事業平臺,挑生態環境,也挑人文環境。

許多年之後,上海文化發展史上將會記住2017年這個冬季。世博文化公園、浦東美術館、宛平劇場、上博東館、上圖東館、程十發美術館等一大批文化設施齊齊開工,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也開始試運營……

如此密集展開重大文化設施佈局建設,不光在上海,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屬罕見。其間有深意存焉:著眼的是做強城市文化軟實力,瞄準的是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目標。

徐匯濱江水岸,被稱為西岸。11月27日,商湯科技入駐徐匯,吸引他們的,正是西岸的氣質。

黃浦江在這裡柔和地擺了一下腰肢,十足的藝術范兒。曾經,這裡是工業鐵銹地帶,市民無法踏足。整體開發後,新增出相當於一個小陸家嘴體量的空間,目標是“全球城市卓越水岸”,塔吊成了藝術地標,煤碼頭搖身變成美術館,水泥廠脫胎換骨成了夢劇場,各國藝術家在西岸建築示範區紛紛開起工作室,繽紛著奇思妙想……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説,“過客看硬體,留客看軟體。軟體,就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真正打動人心。”

徐匯區正在用“放大鏡”找短板,參照係在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比較方式很獨特,不僅是用平視圖,而且將4個城市的俯視圖進行比照,看城市肌理,看城市生態……這樣繡花般地築人文之巢,“鳳凰”焉能不來?2017年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公佈,上海新增10人,一半工作在徐匯。

今年年底,黃浦江濱江兩岸45公里即將全線貫通。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一語中的:“西岸是黃浦江的西岸,而上海是太平洋的西岸。”

太平洋西岸,數行白鷺正從遙遠的西伯利亞翩飛而來,濕地裏早就打好的一排排細木樁,等著它們來棲息。潔白的翅膀乘著來自大洋的罡風,一飛沖天……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