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川區石漠化治理後的花盆山上開滿了花兒。特約攝影瞿明斌

2017年8月4日,黔江區沙壩鄉木良村,村民在治理後的石漠化地裏採摘栽培在岩縫裏的萬壽菊。特約攝影 楊敏  

2016年1月11日,巫山縣曲尺鄉朝陽村一社果農王德春在採摘柑橘。地處三峽庫區腹地的巫山縣曲尺鄉,石漠化現象非常嚴重。近年來,他們在石漠化土地上發展柑橘和脆李等水果近兩萬畝,不僅使石漠化得到了治理,還增加了農民收入。通訊員 王忠虎 攝

黔江區濯水鎮雙龍村,岩石堆被桑樹覆蓋(2017年5月18日攝)。近年來,黔江區實施石漠化治理,在雙龍村發展蠶桑産業。如今,雙龍村栽桑面積達到1500畝,石漠化地裏的桑樹已逐漸成林,土地的基岩裸露度由原來的60%以上降至30%以下。特約攝影楊敏

  酉陽石漠化治理前光禿禿的石頭山。(市林業局供圖)  

核心提示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再一次上升到了關乎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高度。

石漠化被稱作“土地癌症”,是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態環境下,由於植被嚴重破壞等原因導致水土流失加劇、土地生産能力衰退,地表呈現出類似荒漠景觀的岩石。重慶是全國8個石漠化嚴重發生地區之一,近年來,重慶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治山與興林、增綠與增收雙贏的路子。

11月16日,儘管已是冬閒,但江曉鵬卻閒不住——一大早,他就在林子裏忙活開了。這個位於南川區東城街道高橋村的石漠化治理點,通過幾年的植被恢復,過去光禿禿的石頭山上已是綠植覆蓋,有了些蒼翠的感覺。

南川是我市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全區幅員面積2602平方公里,石漠化和潛在石漠化面積接近852平方公里,佔全區幅員面積的33%。通過多年摸索,該區探索出造林與造景相結合的治理方法,不僅讓昔日的亂石堆變成公園,還增加了農民收入、打造了新的景點,實現了青山民生兩相宜。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