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姚期智,世界著名電腦學家、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院長、“電腦界諾貝爾獎”圖靈獎首位亞裔得主、世界密碼學的奠基人之一。

2004年,姚期智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他創立的清華大學本科電腦實驗班“姚班”,致力於培養電腦領域善於創新的優秀人才。

2010年,姚期智牽頭成立了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並擔任院長。今年年初,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量子電腦基本已經呼之欲出,假如能把量子電腦和人工智慧放在一起,有可能産生遠遠出人意料的‘化學反應’。”2017年11月5日,在一年一度的騰訊W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交叉資訊研究院院長姚期智介紹了量子計算的美好前景。他動情地説:“如果説有什麼事情能讓我感到興奮的話,那便是將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這兩個熱門領域結合起來。”

作為有“電腦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首位亞裔得主、世界密碼學奠基人之一的“大咖”,姚期智多年來深居簡出,鮮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不過,不久前他在一檔科技挑戰類節目《機智過人》獻出了自己的綜藝首秀。節目中姚期智從多只憨態可掬的金毛犬中選了一隻沒有明顯特徵的狗狗,穩穩牽上舞臺參加人工智慧步態識別環節。

“我希望幫助更多觀眾和年輕學子深入地了解人工智慧的科學內涵和可能機遇。”姚期智闡述自己亮相節目的初衷,“與其他節目大不相同,《機智過人》是一個比較嚴肅的系列,它既有人臉識別等成熟技術,也有剛剛開始研究的機器人寫詩等項目,把人工智慧的技術與應用相結合,是這個節目有趣的特點。”

在姚期智看來,節目中的競賽只是表像,呈現的項目也不是終點。以人工智慧讀影像片為例,它的背後,意味著人工智慧或許能在醫療領域作出更大貢獻。

這位思維敏捷縝密、言辭懇切幽默、待人親切和藹的老人,跨越大洋,回到故土,翻過一座又一座學術高山,堅定地行走在人工智慧與量子電腦研究前沿。

人工智慧領域大有可為

“我11歲的時候,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先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每個家長都會教育子女向他們學習。”姚期智説。這件事激發了他對物理的興趣,也堅定了大學時選擇物理系的決心。

後來,為了邀請姚期智回國任教,清華大學專門請楊振寧與他會面。“我沒有想到有一天會跟楊振寧先生見面,而且談論的還是關於到清華任教的事情。我一向非常仰慕楊先生,當時也非常興奮。”姚期智説,和楊振寧見面後,自己感覺如沐春風。

2004年,姚期智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回到國內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並開設了國內首門電腦理論課程。他回國的理由很簡單:為縮短中國在電腦領域和世界領先水準的差距作貢獻。

在中國,電腦一直被視為工程學科,也因此忽略了在電腦理論方向上的研究。事實上,電腦科學中有很多科學方面的理論和知識,電腦科技想要有全面的發展,就必須兼顧工程和科學。

“直到現在,我們在電腦理論方面還是和國外有相當大的距離,這和時代背景也有關係,改革開放後,我們需要先讓國家富起來,所以對於實用特別重視。”姚期智説,現在,人工智慧的理論研究正成為擺在中國面前的巨大機遇。

一方面,人工智慧基本上是一個實驗的科學,學習實用技術非常快的中國年輕人,讓中國在這方面迅速趕上了世界水準;另一方面,人工智慧現在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理論,下一代人工智慧要突破,一定要在理論上下功夫。演算法理論和系統性應用是中國的薄弱環節,我們既要在演算法理論方面尋求突破,也要力爭出現系統性的應用。

姚期智分析説,人工智慧是今後二三十年對科學界和産業界産生極大影響的一門科技。在這次的人工智慧浪潮中,中國很幸運地在比較應用方面追上了世界的水準,也有非常出色的産業基礎來做這件事情。

“當然,我們不能夠認為我們已經達到了世界的水準,這個工作就完成了。我希望中國能夠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上取得一些原創性的、有智慧財産權的成果和地位。”姚期智語重心長地説。

在姚期智看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大有可為。“《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求到2030年,我們在人工智慧領域要做到世界領先。我覺得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遠景,而且也確實是有可能達到的。”姚期智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