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題:“黃金五年”書寫大國創新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 陳芳、胡喆

9月28日,觀眾在展覽現場參觀。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9月26日起正式向公眾開放。大型成就展充分運用圖片、文字、視頻、實物、模型、互動體驗等多種展示手段和元素進行展示與呈現,吸引眾多參觀者。新華社發(張笑宇攝)

這是大國工程實現歷史性跨越的5年。

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中國車、中國樓……一個個奇跡般的工程,編織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圖,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是創新前所未有的“黃金五年”。

“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高鐵賓士、北斗組網、超算“發威”、大飛機首飛……中國“趕上世界”的強國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成為進入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國家。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創新決定著文明的走向。隨著中國在創新領域由“追趕”逐漸變為“並跑”甚至“領跑”,中國帶給世界的驚喜會更多。

創新奇跡:成果“井噴”實現歷史性跨越

這是一個堪稱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由跨海橋梁和海底隧道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蘭渝鐵路的建設構想,一百年前,就出現在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中。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這條鐵路就只能停留于想像。歷經9年的攻堅克難,2017年9月29日,長達886公里的蘭渝鐵路全線通車。

跨越塞北風區,蜿蜒嶺南山川……5年來,越來越多的省份填補了“高鐵空白”。中國高鐵通車里程超過2萬公里,躍居全球第一。創下最高運營時速、最低運營溫度紀錄的中國高鐵,又開始“走出去”,興建土耳其第一條高鐵、俄羅斯第一條高鐵……

“蛟龍號潛得越來越深了。”在蛟龍號潛航員唐嘉陵眼中,這是整個深潛團隊最為驕傲的事。從南海50米海試起步,到馬利亞納海溝7000多米的世界最深處的跨越,“蛟龍”號的一舉一動,吸引人們的目光。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不久前發佈的報告顯示,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排名中,中國內地的全球競爭力上升至第18位,在“經濟表現”中高居全球第2位。

“總體上看,在主要科技領域和方向上我們實現了‘佔有一席之地’的戰略目標,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裏遊的,我們從無到有,一步步見證祖國的強大。”當自主創新的速度和進度頻繁被刷新,中國人的創新自信也一次次被“點燃”。

“科研成果涌現,是多年來在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長期堅持研發取得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加強政策引導激勵,以及科技創新投入、金融等協同推進的結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説。

激蕩熱土:中國創業者擁抱“黃金時代”

9月26日,參觀者在進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場組裝VR體驗。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北京海淀,玉淵潭畔。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展示墻上,用火炬標注的創新示範區建設情況,格外醒目。

從孵化器到眾創空間,從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到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火炬熊熊燃燒,照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神州。

逾40億元的投資基金、全國性雙創品牌“硬科技創業營”、國內首個科技創業生態系統……西安光機所一系列走在前列、幹在實處的舉措,讓創新驅動發展的藍圖找到了現實依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