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非遺傳承人顏育和華美霞

非遺傳承人:迎難而上,鑽研創新達藝術高峰

舞臺上,木偶活靈活現的表演仿佛如真人一般,動人心懷。舞臺背後,操縱這些“角”的技能高手,他們是木偶戲的大家與靈魂。國家非遺傳承人華美霞便是隱藏在舞臺背後的那位大咖。

在木偶劇團裏,記者見到了這位非遺傳承人。現年77歲的華美霞,操縱起其成名角色“嫦娥”起來,依舊十分熟練,揚袖、拋袖和翻袖幾個動作下來,讓人不禁感嘆木質的嫦娥仿佛被注入了人類的靈魂,堪稱“人偶合一”。

“對我來説,木偶不是真人,但要勝似真人。每一個角色都有它獨特的氣質和故事,只有潛心鑽研,才能把這個角色演繹好。在人與木偶之間,通過木頭與線繩,注入了靈魂。”華美霞告訴記者,只有當觀眾們有了“舞臺上的人偶是真人”的錯覺,這個表演以及操偶者才能算的上是成功。

俗話説,一個好的演員可以成就一部戲,而一個好的角色則可以塑造一個優秀的演員。上世紀80年代,因成功表演“嫦娥”,華美霞聞名全國木偶界,並留下“活嫦娥”的美譽。至今,在業內談到“嫦娥”這個木偶人物時,至今無人超越。提到這個角色,大家都會想到華美霞。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華美霞告訴記者,在老百姓心中,嫦娥是美麗、善良、溫柔的化身,但是一個“偷”字,還是多少影響了嫦娥的形象。所以,當揚州木偶劇團改編出演《嫦娥奔月》時,華美霞與師兄弟們就對劇情做了修改,嫦娥爭服靈丹,讓大王后羿留在人間,烘托出了嫦娥的大愛形象。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是華美霞常常挂在嘴邊的話語。無論是上臺表演時,還是如今教授學生時,“刻苦、鑽研”都是她基本的要求和品質。華美霞是這麼説的,更是這麼做的。在年輕剛考進木偶劇團時,一點功底都沒有的華美霞便暗下決心,要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平日裏,當別人還在熟睡時,她便起身吊嗓子練操作,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上臺表演以後,更是對自己手裏的角色進行不斷的研究與潤色。在《沙家浜》一劇的表演中,僅阿慶嫂倒茶的一幕,華美霞便練習了不知多少次,“用木偶端茶杯非常講究指關節的配合,任何一點細小的差池都會讓茶杯落地,觀眾在台下看上去就是一瞬間的事,但其實卻是操偶人在台下上千甚至萬次的練習。”

14歲那年,華美霞經過介紹,報考了泰興木偶劇團,當年只是抱著找個事情能吃飽飯的想法,如今卻讓她成為了蜚聲遠揚的國家一級演員和國家非遺傳承人。在她看來,是對事業的熱愛和追求成就了如今的華美霞。“這也是我想對現在的孩子及年輕演員説的,既然你喜歡木偶,從事這個行業,便要用心去熱愛它,都保護它。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和鑽研,刻苦和用心終會讓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與華美霞一樣,國家非遺揚州杖頭木偶戲省級傳承人顏育也是國家一級演員。她告訴記者,如今取得的成績離不開自己對這份事業的喜愛與鑽研。

因為家庭並不富裕,12歲便進入劇團的顏育更直白地説是為了一個飯碗。在當時,訓練的辛苦讓她時常充滿了對母親的埋怨,然而一次演出的肯定,讓她徹底改變了想法並最終成為一代名家。1964年,劇團排了大型現代京劇木偶戲《海防前哨》,顏育第一次擔任女一號民兵連長“黃英”的配唱。1965年,劇團前往南京表演,當時的陳玉生司令員看後高興地説:“木頭人子戲把海、陸、空,飛機、大炮全都搬上了舞臺,真神。”得到領導的誇讚,顏育覺得無比自豪。“在那一刻,我要感謝母親,是她讓我走上了木偶劇的舞臺,並成為了我一生為之付出的事業。”

在此後,顏育開始對木偶戲孜孜不倦的鑽研,並創作出很多打上自己烙印的角色。在《天女散花》中,利用木偶灑出真花便是其塑造的經典形象。顏育告訴記者,木偶沒有豐富的面部表情,不可能用大段唱腔抒發情感,如果動作上沒有看點,那麼根本不可能吸引觀眾。通過魔術表演中撒花的部分,顏育聯想到為何不能在《天女散花》中加上這一環節。於是,在多方請教之後,顏育懂得了原理,並安裝到木偶上去。在經過一次次失敗後,顏育逐步掌握了花朵彈射的技術,並成功隱藏到木偶身上去。在表演到最高潮時,天女長綢一甩,忽然撒出漫天花朵,五彩繽紛,美輪美奐。

現如今,雖然已經退休,但一旦劇團有需要,或者哪請老師,顏育與華美霞都會不辭辛苦,主動教學,將畢生所學教授給自己的弟子。在她們看來,這不僅僅是“非遺”傳承人,更是一位老演員應盡的責任。“在學藝的道路上,如果知難而退,那麼就只能停止在這個階段。相反,只有不斷迎難而上,克服一個個的難題,才能最終抵達旁人難以企及的藝術高峰。現在的木偶演員,要堅持這門藝術,在堅持中,不斷創新,相信木偶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顏育説。

【新聞連結】什麼是杖頭木偶:

杖頭木偶,俗稱“三根棒”,由三根木棒操縱木偶。其中一根支撐木偶頭部,稱為主棒或面棒,耳、眼、鼻、嘴均能閉合張開,眼珠轉動,頭頸上下左右扭轉;另兩根棒操縱木偶雙手,又稱“手桃子”。表演時,演者兩手能運用自如、靈活準確地把握手中的各種道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