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賀星龍。圖片來自網路

而常年的出診奔波,雨來雪往中不僅讓賀星龍的關節時常在在陰雨天疼痛,他的腰也因為頻繁騎摩托被診斷為腰間盤突出,“我們這邊風大,我每天早晨就出診,走了這家去那家,而且路上吃飯不規律,村裏全都是土路,長時間騎摩托腰間盤突出,但是這幾年路好一點了。”

據賀星龍紹,“周圍村加起來有四千多人,這些村都散散落落的在黃河邊上,我就是騎摩托繞著一個村一個村的看,每天都會接到二十多個電話,有胃不舒服的、感冒的。離我們村最近的村是25里,之前病人多的時候,一天要跑150里路,大部分的時候是一百里或八、九十里。”

“一條川、兩面垣、溝連山、水入黃,面積大,人口少,十年有九旱。”成為賀星龍家鄉最真實的寫照。

賀星龍留守家鄉為百姓治病,由於當地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數量大,賀星龍最初便許下不收出診費的承諾,而至今他已經為當地百姓免除出診費高達35萬元。

路難行但心有坦途百姓信任給了賀星龍前行的勇氣

“周圍村都是老年人、五保戶、所以95%的病人需要我出診,誰家都有我電話,名片。我們這兒每個老年人的手機上都存著我的手機號,一有

病了都會先給我打電話。”賀星龍告訴記者。

  鄉村醫生賀星龍。圖片來自網路

回鄉之初,剛從衛校畢業的賀星龍,在鄉親們的眼裏還是個孩子,所以最開始找賀星龍看病的村民並不多。“要不就是一天連一個也沒有,要不就是一天有一個,或者是隔幾天有一個,當時病人很少。知道他的人更少。”賀星龍的妻子陳翠萍回憶。

直到一次機緣賀星龍救治了一位家人都已經放棄了的老人,“那時候我就抱著一種態度説啊,咱試一試,咱就把那個鏈黴素和盤尼西林打上,家裏那個時候還有氧氣,把氧氣吸上,後來打了三天,高燒的症狀退了。看了看也不昏迷了。”此後來找賀星龍看病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衛校讀書的時候,賀星龍便為以後回鄉做好了打算,“村裏什麼病都有,我也是什麼病都看,咱知道咱以後要回村,所以我在醫院實習的時候,什麼都學了,而且你在村裏看病,必須得是一個全才醫生。”

據賀星龍介紹,在其居住的得地方,接受過專業系統醫學培訓的醫生除了自己其餘的都是“赤腳醫生”。

由於長年累月的奔波,賀星龍的關節炎時常在陰冷天氣中發作,但正是因為相親們的信賴和不捨,賀星龍計劃今年冬天買一輛車,“現在我騎摩托會關節痛,所以今年冬天我想買一輛汽車,一是能讓出診方便一點,再一個就是遇到轉診的病人,可以幫助病人轉到縣裏的醫院。”

小鄉村看醫療改革之變 群眾看病不再難

“這幾年要比以前好的多了,尤其在老百姓這塊,什麼病都能報銷,以前五保戶在我家取了藥也沒有錢,這幾年小病我在村裏就看了,大病去大的醫院就不用花錢,整體來説真的是變好了。”作為一名鄉村醫生,這幾年國家在醫療改革上作出的努力,賀星龍有著切身體會。

曾經的村民因為看病難看病貴而不得不放棄治療,而今的村民已然不復昨日之姿。賀星龍在偏遠山區中的所感所想並非個人情懷,其背後折射出的,不僅僅是一個醫生的治病救人夢,更是一個偉大的中國夢。“全民有醫保,看病不再難”不只是一句口號,其更是國家對數十億百姓許下的莊重承諾。有此待遇的鄉村並非賀星龍家鄉,其更代表著數以萬計的中國鄉村醫療改革的變遷。

在賀星龍的講述中還提到,現在村裏衛生所的醫療條件也在逐步改善,各類醫療儀器也逐漸被分配到當地村衛生所。提到這些賀星龍言談中頗有自豪的意味。

但作為鄉村醫生,賀星龍的考慮還有很多,已經行醫十七年的他,近幾年身體已不如年輕時候的自己,“前幾年特別年輕嘛,特別有心勁,也高興。”雖然賀星龍沒有直言現在,但是從話語中記者還是感受到了他的辛苦和疲累。

談到未來賀星龍有著深切的擔憂,由於村裏醫療條件差,再加上鄉村醫生的工資並不高,這樣的待遇如何能吸引從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來鄉村為百姓治病。“因為鄉村醫生的待遇問題,導致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回到村裏,我們現在還年輕,這幾年還行能在村裏種點地,如果説年紀大了,沒有收入了,(該怎麼辦)這是好多年輕人考慮的後果。”

賀星龍説自己曾向國家建言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現在我們這兒鄉村醫生的待遇每個月就400元,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來吸引更多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的年輕人,回村裏當醫生,為更多村裏的百姓服務。”賀星龍擔心長此以往,未來“鄉村醫生”將會後繼無人。

當提到自己的兒子女兒,賀星龍不免有些愧疚,由於村裏沒有學校,賀星龍的愛人不得不帶著孩子到縣城求學,因為對鄉村百姓的諾言,賀星龍沒有離開,時常不再兒女身邊的賀星龍頗感愧疚,但是讓賀星龍高興的是,在自己的言傳身教下,女兒小小年紀便已流露未來想要成為一名醫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