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上粉方式不同於禽畜類,主要用醮的方式,上粉要薄,保持魚肉本身的水分。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張潼 攝

米粉準備好了,上粉的手法又分拌、醮、簸、滾四種,根據不同食材而異。肉類、菜葉類更適用於拌,而對待肉更細嫩的魚類,醮才是上選。當天,李和鳴準備的第二道蒸菜就是“青魚甩水”。食材選用青魚尾,沿魚骨縱切為細長魚柳,調味,醮取薄薄一層生米粉,碼放入籠,起蒸。

“沔陽三蒸一定要趁熱吃。”李和鳴指著剛剛上桌的粉蒸肉和“青魚甩水”,催促中國青年網記者趕緊吃。一片片碼在荷葉中間的粉蒸肉,米粉包裹均勻,夾一筷入口,肥而不膩。米粉吸收了肉的油脂和香味,軟糯綿滑,而五花肉則吸收了米的清香,兩味食材相得益彰。

一片片碼在荷葉中間的粉蒸肉,米粉包裹均勻,夾一筷入口,肥而不膩。中國青年網 見習記者張潼 攝

“青魚甩水”造型獨特,取一塊魚肉品嘗,鮮嫩多汁、肉質肥美。“我們現在做的沔陽三蒸,比以前提升了,品種也豐富了。今天做的粉蒸‘青魚甩水’,選料就更加精緻。過去魚尾巴、魚頭都混在一起蒸。現在一條草魚或者青魚,會分成魚頭、魚肉、魚尾蒸,給不同喜好的食客。造型上也在創新,更精緻。”李和鳴聊到“沔陽三蒸”的今昔對比時説道。

如今,沔陽三蒸的做法更加細膩。李和鳴創新了粉蒸魚的做法,獨取青魚尾製作“青魚甩水”。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張潼 攝

作為經典的地方菜,仙桃當地人家,家家都會做沔陽三蒸。“過去,雖然家家都會做,但是平常吃不到。我們只在過春節,家裏來貴客時才會做蒸菜。鄰居從我們家門口路過,聞到蒸菜的味道,就知道我們家來了貴客。”李和鳴感嘆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蒸菜能天天吃到。

  沔陽三蒸中的蒸蔬菜,白色為蘿蔔,橙黃色為南瓜。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張潼 攝

當天,最後一道菜是蒸蔬菜。蘿蔔和南瓜成為這道蒸菜的原料,兩種食材各自蒸熟後搗成泥狀,造型,再重新上屜。待上桌時,一道橙白相間、清淡細膩的蔬菜太極圖已勾起了食客的食欲。口味均衡、不膩不寡,或許這就是沔陽三蒸的獨特氣質。返璞歸真,用最本土的糧食,配以最新鮮的食材,擯棄過多的調味和烹飪手法,讓食物回歸它原本的滋味,這是幾百年來沔陽人對質樸生活的追求,更是對自然饋贈的最好報答。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