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左一)向徒弟們講解理論知識。中工網記者 劉英傑 攝

“妙手”傳技能 “仁心”承匠心

2013年4月,簾子布發展公司開車初期,95%以上的職工都是新工人,工作經驗匱乏。連續10天,廢絲率一直居高不下,眼前的一桶桶廢絲讓張國華非常“上火”。他主動向領導申請對新工人進行技術培訓。張國華7天未走出工廠大門,手把手教新工人挂絲。很快,廢絲的産生得到有效控制。之後,張國華對30多年的工作經驗進行梳理和總結,形成了標準操作法(挂絲)、牽伸捲繞快速排異法、標準操作法(擦拭牽伸輥)、錯旦絲處理法。這套操作法被命名為“張國華系列操作法”,同時將其製作成圖文並茂的展板和課件,供職工學習提升。經不懈努力,捲繞廢絲率從30%下降到3%左右,當月為公司挽回經濟損失500多萬元。該操作法在公司推廣後,工人進行挂絲操作節約時間3秒/人次,毛絲、錯旦絲等異常排除節約3分鐘至5分鐘,每月可增加效益100多萬元。

“師父像是我們的長輩、親人。”張曉壘説。張曉壘2013年進入簾子布發展公司原絲廠。有一次,他不小心從一米多高的塔臺上滑下來扭傷了腳。張國華見狀立刻跑過來並撥打了120。路上遇到一個傾角約45度的斜坡,張國華一個人用擔架咬牙推著。從進醫院到檢查結束,他一直守在張曉壘的身邊。回憶起那天的情景,張曉壘紅著眼眶説:“從那時起,我就把他當成了親人。我父親也説,有張師傅在,他放心。”

張國華的徒弟王琛進到工廠時僅19歲,他回憶,夏日的一天,從早上上班開始,從來沒坐過凳子,一直沒有下過機器。一天時間下來,全身衣服全部濕透。他説:“太累了,這活真不是人幹的。”張國華告訴他,無論幹什麼事都要靜下心來,任何時候你都要鑽研。就這樣,王琛帶著這句話一直走到了今天。

張國華用一雙“妙手”將自己精湛的技藝傳授給代代青工,用一顆仁心將沉澱已久的匠心代代傳承。他是徒弟們眼中的技能大師,更是徒弟們心中的人生導師。

回首一路走來的成績與光榮,簾子布發展公司“首席技能大師”、平頂山市“鷹城好人”、河南省石化醫藥系統“大工匠”、2016“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當記者問起張國華什麼是他眼中的工匠精神,他微微地笑著,眼神中流露著那份堅定:“把捲繞工作幹好,一生專注做好這一件事。”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