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傳統文化這五年】
用傳統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述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
推進傳統文化資源梳理
五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了大規模梳理,統籌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國家古籍保護工程等15個重點計劃項目,組織編纂《復興文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等,開展可移動文物、古籍文獻、美術館藏品等文化資源普查,健全文物、非遺、古籍等名錄體系,進一步清理文化遺産家底。此外,實施了重點文物保護工程,不可移動文物保存狀況顯著改善,防火、防盜、防破壞成效明顯。世界文化遺産、大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的保護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把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推上了新的歷史高度。作為其中的一個重點項目,“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隨即啟動,對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新體系産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據悉,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已經形成了11000余冊、約18億字的資料,包含神話、傳説、民間故事等,其中50%經過了數字化轉化。
五年來,我國先後通過四次全國性調查,將4153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産保護群。目前,在已確定的傳統村落中,63%的村落傳統公共建築得到保護修繕,70%以上的村落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一大批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同時,住建部已啟動瀕危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行動來遏制傳統村落的衰敗趨勢。
開拓傳統文化傳播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中華文化,不僅自己要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積極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中外民眾相互了解和理解,為實現中國夢營造良好環境。
五年來,國家不斷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提高文化交流水準。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文化節展、文物展覽、博覽會、書展、電影節、體育活動、旅遊推介和各類品牌活動,都有力地助推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中華醫藥、中華烹飪、中華武術、中華典籍、中國園林、中國節日,以及戲曲、民樂、書法、國畫等傳統文化藝術屢屢走出國門。2016年是湯顯祖、莎士比亞、塞萬提斯逝世400週年,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不僅在國內上演,還走出國門,引發人們對中西方文明互鑒的思考,推動了中外人民的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
為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來自湯顯祖的故鄉中國江西撫州的演員在英國莎士比亞故居花園表演戲曲。新華社發
通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對外文化貿易蓬勃發展,大量能體現中華文化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産品走向國際市場。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探索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與交流的新模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方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華文化傳播格局。
五年來,我國日益重視出版物的國際推廣與傳播。如扶持漢學家和海外出版機構翻譯出版中國圖書,通過華僑華人、文化體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員,依託我國駐外機構、中資企業、與我友好合作機構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館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
國際漢學交流和中外智庫合作愈發深入。由文化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的“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搭建起了中外思想對話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