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傳統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黔東南黃崗村村民表演侗族大歌。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攝

 煥發傳統文化新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倡導,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五年來,文化工作者積極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遺産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文化文物單位積極開發文化創意産品,推出了一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産品。作為博物館文創的“領跑者”,故宮博物院開發了8000余種文創産品,體現出“根植于傳統文化,緊扣流行文化元素”的定位。而博物館展陳水準也顯著提升,精品展覽深受群眾青睞。如2016年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海昏侯大展”,精選了代表性文物380余件(套),觀眾如潮,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

用傳統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引發傳統文化熱潮。資料圖片

十八大以來,傳統文化在時代語境下的傳播模式不斷改進,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創意産業相結合,增加了文化娛樂性和吸引力。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電視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引發了全民關注的熱潮,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網路遊戲《天下3》《仙劍》等,也讓青年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五年來,文化遺産價值更加深入人心。傳統節日、自然和文化遺産日期間的文化遺産展示展演活動彰顯魅力,成都國際非遺節、中國非遺博覽會等展會廣受關注,絲綢之路、花山岩畫、珠算、二十四節氣等項目申報世界遺産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連獲成功,全社會保護文化遺産的自覺意識全面提升。

用傳統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近年來,“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在全國各地深入開展,對於弘揚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豐富春節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中國傳統節日必將在新時代煥發更加迷人的魅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