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融合,大推力:一個時代號角的吹響

“要把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2017年6月20日,習主席主持召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世界再一次聽到習主席關於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的深刻洞見。

一切早有端倪,顯示著清晰的戰略佈局和推進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5年,在全國人大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主席都談及“軍民融合”這一話題。2017年3月12日,習主席專門就“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為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作了突出強調,吹響了科技興軍的時代號角。

只有站在時代的峰巒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歷史規律,更準確地把握前進方向。

觸摸科技脈動,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産力、軍隊戰鬥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深。

眺望世界格局,主要國家紛紛在科技領域軍民融合上加大戰略投入,力求在激烈的國際戰略競爭和軍事競爭中掌握先機、贏得主動。

縱觀發展進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提升,一些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為科技興軍提供了堅實基礎。

滄海橫流,首在掌舵。憂患在心,擔當在肩。

“我們完全有條件把科技領域軍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習主席審度時宜指出: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開展軍民協同創新,推動軍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奮力開拓強軍事業發展新境界。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

這是嶄新的起點——

“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習主席親自推動頂層設計和戰略籌劃,要求科技興軍必須在國家戰略佈局中統籌謀劃,加強同國家戰略規劃對接。2016年頒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裏,專門設置了“深化軍民融合,促進創新互動”這一章節,為國防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遵循。

這是融合的重點——

“我們最早提軍民結合,就是針對軍工領域的。”在不同場合,習主席反覆強調,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也是衡量軍民融合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要求主動發現、培育、運用可服務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前沿尖端技術,捕捉軍事能力發展的潛在增長點。

這是推進的著力點——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係。”面對科技創新領域融不起來、深不下去等頑疾,習主席給出破解之道:要向改革要出路,以機制和政策制度改革為抓手,堅決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破除制度藩籬和利益羈絆,構建系統完備的科技軍民融合政策制度體系。

擘畫新藍圖,實現新跨越。

2016年10月19日,習主席專程參觀第二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成果展。北斗導航衛星、水下機器人、軍民通用電腦和射頻積體電路、整體精密鑄造技術、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核心技術……看到很多具有重大軍事潛力的高新技術,習主席感到非常高興,強調要繼續把軍民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做實。

大融合,大文章,大推力。

2017年4月,全軍武器裝備採購資訊網上,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公開發佈2017年共用技術和領域基金指南,引發強烈關注。60億元訂單、1000余條項目指南、2000余個機會……降低門檻、開放競爭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領域軍民融合正在向深度廣度進發——

北京,中關村。去年這裡增設了一個新的職能機構——軍民融合創新工作處,負責軍地科技資源共用事宜。目前,高新技術正在這裡奏響深度融合的“時代樂章”。

綿陽,科技城。依託軍民融合這條大道,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空氣動力等高新技術産業飛速發展,碩果纍纍,一批軍民兩用技術建功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兩個戰場。

環顧全國,在天津、廣州、長沙,國家三大超算中心正在崛起,堪稱科技創新領域軍民融合典範的國産磁浮列車也在飛速駛來……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