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國獲得的榮譽證書(吳學毅 攝)

萬畝林海護山保家

山上不治,山下不保!治水必先治山,治山必須種樹。劉安國深知:只有讓樹木山上紮根,泥沙才不會亂跑,好土良田才保得住。

他把目標瞄準馬場街背後的毛栗坡,準備在這裡“先做樣板,再作輻射”。

還沒做好規劃時,劉安國便遭到了許多村民的極力反對。毛栗坡是大火草壩,多次種樹都未成功。

困難從來難不倒有心人。認真研究種樹良策後,劉安國決定先開荒,後砌坎,順坡隨形,平成梯土,水拉不走,天旱不著。科學開荒讓毛栗坡頓時大變樣,樹苗成活激發了當地老百姓的種樹激情,同時引得各公社紛紛效倣,規劃林場。

20多年間,劉安國帶領群眾先後建成水窩寨、水草壩、臺沙、衙院、白岩腳等十多個大小林場和茶場,面積達兩萬多畝。

  劉安國當年組織修建的劈山水庫如今潤澤著馬場人民

“光頭山”變“綠色銀行”

1984年,劉安國從區委書記退居二線轉任調研員,有了空閒時間,他卻回到老家大山村種樹。

大山村曾經因為大煉鋼鐵時被嚴重破壞,到處都是“光頭山”。

劉安國暗下決心,一定要為家鄉的“光頭山”披綠挂翠。

劉安國找到村裏4名黨員,説服他們共同承包大山村羅家寨、刺莓嶺、馬頭邊3個村民組的荒山,並貸款500元,到林業站購來杉樹和柳杉種子自行育苗。他們與村民立下契約,植樹成功後,70%歸村民,30%歸他們5人。

從1985年開始,連續5年,劉安國帶著村民把樹種滿29個山坡,種下近20萬棵樹苗。

為了種樹,劉安國先後以自己的財産做抵押,貸款8600元買苗運苗。

1997年,劉安國賣掉自家的牛、豬,並向親朋好友舉債,將基地林貸款本息1.1萬多元悉數還清,並將所有樹木全部歸村民所有。

30多年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山頭如今煥發出蓬勃生機,已有成材林木20余萬株,林區經濟價值達千萬元以上。劉安國也先後獲得全國綠色小康戶、造林綠化先進個人、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

     1   2